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山南:弘揚“沙棘精神”賡續自力更生血脈

發布時間: 2021-04-08 23:10: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指出:“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曆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麽(me) 一股革命加拚命的強大精神。”

  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黨(dang) 員幹部紮根西藏、建設邊疆、奉獻高原,孕育出了“老西藏精神”“兩(liang) 路精神”、孔繁森精神。而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廣大黨(dang) 員和幹部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火熱實踐中,也創造了“列麥精神”“玉麥精神”“沙棘精神”“雅江治沙造林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隆子“沙棘精神”作為(wei) “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象征,無疑是賡續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血脈的偉(wei) 大精神之中一顆熠熠閃光的明珠。


圖為(wei) 如今隆子河穀一帶綿延40多公裏的沙棘林

  今天綠樹成林、植被茂盛、空氣清晰、水源充足的山南市隆子河穀,曾經卻是寸木不長、河流幹涸、揚塵四起。當時的情形就如隆子縣忙措村老人索朗拉傑所說,“風沙一起塵飛揚,四顧茫茫不見家”“一天吃進二兩(liang) 土,白天不夠晚上補”。

  19世紀60年代,隆子河穀流傳(chuan) 著一句俗話:“聶巴阿貼組”,意思是“隻要你說話,身上的沙土就會(hui) 往下掉”。那時的隆子河穀一年有近8個(ge) 月的沙塵天氣,晴天黃沙蔽日,雨天泥沙橫流,幹部群眾(zhong) 苦不堪言。


圖為(wei) 1968年3月,隆子縣幹部群眾(zhong) 聯合植樹造林

  “隆子要想存,就得風沙停;要想風沙停、就要多栽樹”。1964年,時任新巴鄉(xiang) (現山南市隆子縣隆子鎮新巴村)鄉(xiang) 長的朗宗決(jue) 定帶領群眾(zhong) 在新巴鄉(xiang) 忙措村的沙灘上試種沙棘和銀白楊等植物,當年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但到了1966年,風沙天氣和大麵積的沙塵依舊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寧可幹活累死,也不受長期風沙的折磨。麵對生存的需要,對綠色的渴望激發了朗宗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戰天鬥地的決(jue) 心,一場保衛家園、植樹防沙的戰役正式在隆子河穀打響。在日積月累的植樹造林中,隆子人逐漸在實踐中總結出了“樹草結合、以草護林、以林固沙”的治理辦法。

  1978年,通過10年多的探索和努力,沙棘長勢良好,忙措、新巴、紮果等一個(ge) 又一個(ge) 村子的沙灘得到了治理,黃沙彌漫的隆子河穀逐步變成了一條沙棘林帶,一個(ge) 高寒地區的脆弱生態逐步實現了向良性生態的轉變,也鑄就了隆子“沙棘精神”。

  防沙固土工作一直堅持到朗宗退休。她的先進事跡傳(chuan) 遍雅礱地區,她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隆子兒(er) 女。


圖為(wei) 2019年9月1日,山南市隆子縣的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wei) “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

  自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山南市緊密結合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目標要求,積極策劃,對隆子“沙棘精神”進行了深入挖掘報道,在山南乃至西藏引起了強烈反響。

  連日來,山南市緊緊圍繞弘揚“沙棘精神”這個(ge) 重點,緊密結合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全麵收集整理沙棘林資料,召開新聞通氣會(hui) ,邀請媒體(ti) 尋訪當年參與(yu) 防沙治沙、植樹的老同誌,常年堅持防沙治沙植樹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以及靠“綠色屏障”吃上“生態飯”的受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等,迅速有力地將隆子“沙棘精神”推向了全國,隆子縣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甘於(yu) 奉獻、苦幹實幹的身影感動了高原大地。


圖為(wei) 護林員騎著摩托車巡邏護林


圖為(wei) 隆子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種植沙棘樹


圖為(wei) 隆子縣森林撫育項目


圖為(wei) 隆子縣沙棘林防火隔離帶


圖為(wei) 隆子縣實施林草間作項目,在沙棘林間種植美國蘭(lan) 草

  一時之間,眾(zhong) 多網友點讚如潮:“中國人的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持續推進防沙治沙,努力建設美麗(li) 西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也要付諸於(yu) 行動”“學習(xi) 沙棘不懼風沙、不怕鹽堿,隻要有一口水就能活下來的精神”……留言恰如繁星點點,感人胸懷、勵人奮進。

  據悉,山南市將繼續加強經驗總結、典型挖掘,以開設專(zhuan) 題專(zhuan) 欄形式,大力弘揚“列麥精神”“玉麥精神”“沙棘精神”“雅江治沙造林精神”等,全力營造學黨(dang) 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濃厚輿論氛圍。(新利平台 特約通訊員/曲傑)

(責編: 隋藝斐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