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行日記之三:日新月異日喀則 脫貧攻堅百亞成
編者按: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也是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局之年。18新利官网平台入口組織記者前往西藏基層,通過對脫貧攻堅優(you) 秀集體(ti) 和個(ge) 人的采訪,展現西藏脫貧攻堅成就。我們(men) 作為(wei) 記者中的一隊,也踏上了行程。一路上所見所聞,深有感觸,在此寫(xie) 成日記與(yu) 大家分享。
圖為(wei) 日喀則火車站
13日,我們(men) 從(cong) 拉薩坐著中午那趟火車趕往日喀則市。現在每天前往日喀則的火車有兩(liang) 班,一班是上午8:25發車,另一班是下午15:15發車。我們(men) 買(mai) 了票,有秩序地走進火車站,在每節車廂前麵排隊,準備上車。我往前後一看,發現這趟火車已經成了往返日喀則和拉薩的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須,同行的有上班族、農(nong) 牧民、外地打工人員、探親(qin) 結束準備回部隊的軍(jun) 人等等。上車之後,聽著車上的人聊天,又了解到很多西藏的趣聞。
在聽著車上人天南海北的聊天和喧囂中,我們(men) 下午六點多就到了日喀則。一下火車站,還看到了黨(dang) 員誌願者設置的便民服務點,整個(ge) 火車站也建設得很氣派,既有民族特色又表現出簡潔實用的現代氣息。而火車站附近已經充滿了人氣和各種商業(ye) 服務設施,和前些年剛剛通車的時候完全不一樣。總體(ti) 上感覺這個(ge) 火車站和拉日鐵路,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座城市的生活和節奏當中。入住賓館安頓好之後,我們(men) 逛了逛日喀則的夜市。
圖為(wei) 日喀則火車站黨(dang) 員誌願服務點
14日一早,我問了幾位當地人後,拿著資料趕往日喀則政府便民服務大廳去辦理邊防證。我和此次采訪組的司機一起來到了辦證的地方,有一個(ge) 很氣派的廣場,對麵是一棟宏偉(wei) 的建築,走近一看掛著“日喀則市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局”的牌子。需要排隊掃碼、測體(ti) 溫才能進去,沒想到日喀則這邊疫情防控措施也做得很不錯,工作人員既嚴(yan) 謹細致,態度也很和藹,讓人感覺到了他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和盡職。
走到大廳裏麵,和現在內(nei) 地城市中的便民服務大廳很像,各種涉及到老百姓生活方方麵麵的行政審批和相關(guan) 手續辦理都集中在大廳裏,而且用的都是很親(qin) 民的辦公桌椅,讓人不由得放棄了過去那種機關(guan) 辦事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我看到很多看上去像遊客的在辦邊防證,就過去辦理。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拿上材料,整個(ge) 流程很順利,幾分鍾就辦了出來,而且還免費。
圖為(wei) 日喀則政府便民服務大廳
為(wei) 了對日喀則市的情況有一個(ge) 全麵的了解,我們(men) 一行決(jue) 定去日喀則博物館。這個(ge) 博物館很有特色,是在日喀則過去宗政府所在的桑珠孜城堡遺址上、按照原貌恢複重建並將內(nei) 部設置成博物館的。
桑珠孜城堡有一個(ge) 別稱是“小布達拉宮”,關(guan) 於(yu) 這個(ge) 名字有很多傳(chuan) 說和典故,有一種說法是日喀則這邊派人前往拉薩學習(xi) 布達拉宮的樣子,準備在這邊也蓋一座一樣的建築,派去的那位專(zhuan) 家按照布達拉宮的外形,精心雕刻了一個(ge) 用蘿卜做的模型,但由於(yu) 當時拉薩至日喀則交通不便,隻能騎馬往返,等到模型拿到日喀則時,已經因為(wei) 幹燥的氣候和路途耽擱,整個(ge) 縮小,所以就按照縮小版模型修建了桑珠孜城堡。
現在我們(men) 乍一看上去,桑珠孜城堡確實像縮小版的布達拉宮。但其實還有一種嚴(yan) 謹的學術觀點認為(wei) ,布達拉宮是五世達賴時期才真正完成擴建的,在這之前,藏巴汗政權中心的後藏日喀則的文化積澱和發展一定程度上超過了拉薩,桑珠孜城堡也遠遠早於(yu) 現在我們(men) 能見到的布達拉宮的建成,甚至可以說布達拉宮的建築形製受桑珠孜很大的影響。總之,這種爭(zheng) 論很有意思,但就我看來這兩(liang) 座宮堡式建築是藏式建築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應該對它的形成和發展真正進行一番深入的研究。
到了博物館門口,因為(wei) 時間不湊巧,沒有開門,我們(men) 就順著階梯,爬到它位於(yu) 外部的看台上,瞭望日喀則的全景。整個(ge) 城市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記得看過的曆史照片,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西藏日喀則隻有在桑珠孜和紮什倫(lun) 布寺周邊布滿了低矮的民居,周邊都是很大一片的農(nong) 田,現在一座現代化的、同時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就展現在我們(men) 麵前,真的很讓人感慨西藏這些年跨越式的發展。
圖為(wei) 日喀則博物館,也被稱為(wei) 桑珠孜城堡
圖為(wei) 從(cong) 桑珠孜城堡俯瞰日喀則市區景象
圖為(wei) 珠峰農(nong) 投百亞(ya) 成農(nong) 貿有限公司位於(yu) 陳村的廠址
下午,我們(men) 趕往位於(yu) 日喀則市西南40多公裏的陳村。陳村屬於(yu) 薩迦縣,我們(men) 去是為(wei) 了采訪位於(yu) 這裏的、去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表彰的珠峰農(nong) 投百亞(ya) 成農(nong) 貿有限公司。
驅車趕到了陳村,遠遠看到山腳下的百亞(ya) 成公司,這個(ge) 公司建築明顯是很現代、係統的工業(ye) 化建築,但是周邊卻是日喀則很常見的農(nong) 田和民居,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為(wei) 什麽(me) 將這樣一個(ge) 公司和工廠建在這裏?就成了我們(men) 此行首先想解決(jue) 的疑問。
經過公司馬經理的介紹,我們(men) 了解到百亞(ya) 成是一家圍繞珠峰牛羊健康養(yang) 殖與(yu) 草原生態建設,貫穿“研、種、養(yang) 、加、售”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全產(chan) 業(ye) 鏈的創新社會(hui) 型企業(ye) 。百亞(ya) 成以保護西藏生態環境和提升農(nong) 牧民生活福祉為(wei) 使命,積極帶動農(nong) 牧民社區,通過創新生態保護與(yu) 生產(chan) 經營方式,實現草牧業(ye) 的提質增效和牧民生活的幸福安康。日喀則位於(yu) 珠峰腳下,自然條件優(you) 渥,但因高寒地區生態係統脆弱,加上牧民長久以來缺乏科學飼養(yang) 理念,導致過度放牧,當地草場退化嚴(yan) 重,使得草料庫產(chan) 生季節性短缺,許多牛羊因為(wei) 冬天吃不飽而無法撐過寒冬就餓死,牧民也因此遭受巨大經濟損失。
經過綜合考察和實地調研後,百亞(ya) 成在距日喀則市600公裏的鄰國尼泊爾建立草飼料基地、草飼料加工廠,將鄰國不需要的“廢料”變成緩解西藏生態環境壓力的“寶物”,讓珠峰牛羊在寒冷的冬天不再忍饑挨餓,讓以放牧為(wei) 生的藏族牧民不再擔憂受怕。犛牛和藏羊不僅(jin) 是青藏高原生態係統的關(guan) 鍵物種,更是高原牧民群眾(zhong) 賴以生存的生產(chan) 和生活資料。百亞(ya) 成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nong) 牧戶”的運營模式,集飼料、養(yang) 殖、加工、銷售與(yu) 研發為(wei) 一體(ti) ,成為(wei) 引領西藏草牧業(ye) 升級和農(nong) 牧民脫貧致富的龍頭企業(ye) 。
圖為(wei) 百亞(ya) 成飼養(yang) 的崗巴羊
圖為(wei) 百亞(ya) 成飼養(yang) 的藏綿羊
圖為(wei) 牲畜養(yang) 殖專(zhuan) 家在做相關(guan) 介紹
在隨後的參觀中,我們(men) 看到了百亞(ya) 成公司從(cong) 尼泊爾運進的飼料和他們(men) 自己生產(chan) 的飼草,還看到他們(men) 從(cong) 農(nong) 牧民手中收購的牛羊,正在大棚中飼養(yang) 。技術專(zhuan) 業(ye) 、資深的養(yang) 殖專(zhuan) 家告訴我們(men) ,這些牛羊都是他們(men) 用統一價(jia) 格從(cong) 農(nong) 牧民手中收購的。如果百亞(ya) 成不收購飼養(yang) ,很多牛羊都過不了冬。我們(men) 還看到很多當地的農(nong) 牧民和大學生都在這裏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百亞(ya) 成在解決(jue) 當地就業(ye) 上也做出了很突出的貢獻。在我們(men) 的采訪中,當地的年輕人和一些剛剛脫貧脫困的群眾(zhong) 表示,能夠在家門口找到這麽(me) 好的工作,真的應該感恩共產(chan) 黨(dang) ,感恩好政策。
圖為(wei) 從(cong) 尼泊爾運來的牲畜飼料
圖為(wei) 在百亞(ya) 成就業(ye) 的當地青年
采訪中我們(men) 看到,隻要發揮智慧,行動起來,很多看似很難解決(jue) 的問題和困境,其實都有很好的解決(jue) 方案,百亞(ya) 成就給人們(men) 這樣的啟發和示範。
我們(men) 驅車告別了百亞(ya) 成公司由各民族專(zhuan) 家和工人組成的團隊,在日喀則的田野上行駛。雖然農(nong) 田和周邊的山現在還是灰撲撲的,沒有綠色,但我感覺生命其實孕育在我們(men) 看不到的土地深處,正在等待時機慢慢發芽、生長、結果。(新利平台 記者/噶哇紮西 周晴晴 德吉卓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行日記之二:桃花掩映武聖居 歲月流年人世繁
4月13日,我坐上八廓街衝賽康北口的出租車,跟司機說:“去關帝廟。”[詳細] -
藏行日記(一):西藏發展日日新 烈士英魂勵前行
4月11日下午,即將降落貢嘎機場的飛機又因為拉薩春季常見的氣流顛簸了起來,飛機上幾乎所有人都本能地抓緊了座位扶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