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土山南:玉麥村的阿媽啦與一幅珍藏了30餘年的毛主席像
“毛主席是偉(wei) 大的人,我很崇拜毛主席,是毛主席、共產(chan) 黨(dang) 解放了我們(men) 藏族老百姓。”今年59歲的次卓瑪,仰頭望著家中牆上掛得高高的一幅毛主席像,輕輕說道。她的眼中,是滿滿的回憶與(yu) 深情。
圖為(wei) 次卓瑪家珍藏的毛主席像 攝影:劉莉
次卓瑪現在的家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玉麥村。女兒(er) 、女婿、小外孫與(yu) 她一起組成了這個(ge) 溫馨的小家庭。他們(men) 是2018年4月,從(cong) 300多公裏外的隆子縣熱榮鄉(xiang) 舉(ju) 家搬遷到玉麥的。新居進行了新的裝潢,更換了許多新家具,但這幅毛主席像仍然被次卓瑪帶到了新家,恭恭敬敬地掛到了家中的醒目位置。
這幅毛主席像,鑲嵌在金色的金屬相框中,畫麵是1935年毛主席在陝北身著軍(jun) 裝的半身像,畫麵下方標注著紅色的藏文。
“小時候,家裏的長輩和村裏的老人在下地幹活時常常感慨,以前,地都是給地主種的,自己哪有什麽(me) 收獲,吃都吃不飽。多虧(kui) 了毛主席、共產(chan) 黨(dang) 帶來了解放,才讓我們(men) 有了自己的地和牲畜,才讓我們(men) 能吃飽穿暖。”次卓瑪說,村裏的老百姓人人都知道好日子是毛主席、共產(chan) 黨(dang) 帶來的,人人都誇毛主席、共產(chan) 黨(dang) 好。幼小的她從(cong) 那個(ge) 時候起就覺得毛主席、共產(chan) 黨(dang) 了不起。
後來,次卓瑪的哥哥在鄉(xiang) 裏工作時,得到了一幅毛主席畫像,金色的相框閃閃發亮,哥哥非常珍惜這幅畫像,鄭重地把畫像掛在了家裏最高的位置。次卓瑪看著這幅毛主席像覺得特別親(qin) 切,特別喜歡。
次卓瑪28歲那年,哥哥去世了,她便將這幅毛主席像精心保存了下來,一直端端正正地掛在家中。但在3年前從(cong) 熱榮鄉(xiang) 搬到玉麥鄉(xiang) 的途中,“有點遺憾,因為(wei) 家具的磕碰,相框有了些折痕。”次卓瑪說,她準備為(wei) 這幅毛主席像專(zhuan) 門定做一個(ge) 大相框好好保護起來。
圖為(wei) 次卓瑪在玉麥村的新家,五星紅旗在漂亮的二層藏式小樓屋頂迎風飄揚,門前停著新買(mai) 的皮卡車 攝影:劉莉
次卓瑪的女婿拉巴多吉透露,曾經,有個(ge) 到訪玉麥村的四川文物商人在他們(men) 家裏看到了這幅畫像,提出要高價(jia) 收購,但是被次卓瑪果斷拒絕了。
“這是我對毛主席、共產(chan) 黨(dang) 的感情,也是對哥哥的紀念呀,怎麽(me) 能賣呢?現在,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帶領下,黨(dang) 和政府為(wei) 我們(men) 蓋了這麽(me) 好的房子,我們(men) 有護林員的工作和工資,有附近工地上的工作和工資,還有邊民補貼等等收入,一家人一年收入10多萬(wan) 元,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越過越好,更應該記住共產(chan) 黨(dang) 的恩情,更應該把共產(chan) 黨(dang) 對我們(men) 藏族老百姓的恩情告訴下一代,一代一代傳(chuan) 下去。”次卓瑪說。
圖為(wei) 次卓瑪與(yu) 女婿拉巴多吉正在家門口招呼剛剛放學的小外孫回家吃飯 攝影:劉莉
拉巴多吉說,玉麥正在推進鄉(xiang) 村旅遊發展,這個(ge) 機會(hui) 很好,家裏正計劃搭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東(dong) 風,開辦民宿。拿起手機,打開應用商店,拉巴多吉一邊憧憬著未來,一邊與(yu) 記者探討在哪些APP上發布民宿信息比較好。次卓瑪認真地看著我們(men) 在手機上的操作,聽著我們(men) 的討論,臉上洋溢出自信而慈祥的微笑。(新利平台 記者/劉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熱土山南:特色濃鬱的“藏戲第一村”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被認為是藏文化發源地。山南文化資源豐富,無數曆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曆經歲月洗禮在這裏有序傳承、蓬勃發展。其中,必須提到的是“藏戲第一村”——紮西曲登社區。[詳細] -
熱土山南:春來如畫 恬靜美好
從海拔7000多米到海拔2000餘米,冰雪消融,春耕正忙,小雨如酥,花朵綻放,春天,在山南這片熱土上展現出絢麗多姿的形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