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請回答2021】 70年,“她們”越來越好

發布時間:2021-05-21 20:14:00來源: 新利平台

  5月21日, 國務院新聞辦發表《西藏和平解放與(yu) 繁榮發展》白皮書(shu) ,回顧了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的曆史進程、展示西藏自和平解放後在社會(hui) 製度、脫貧攻堅、民族宗教、生態安全、社會(hui) 穩定等方麵的偉(wei) 大成就,全麵立體(ti) 真實展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

  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為(wei) 新的曆史起點,西藏曆經民主改革、自治區成立、改革開放等重要發展階段,特別是隨著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逐步建立,廣大婦女的命運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西藏婦女平等權利得以保障、社會(hui) 地位不斷提高、健康狀況得到守護,從(cong) 側(ce) 麵折射出西藏社會(hui) 的發展變遷和巨大進步。

  就業(ye) 之花開出幸福之果

  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為(wei) 婦女參加社會(hui) 勞動創造了基本條件,獲得平等的就業(ye) 權。隨著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建立和發展,以往單一從(cong) 事放牧和種地的藏族婦女,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進入旅遊、餐飲、運輸等領域。她們(men) 當中不僅(jin) 有工人、農(nong) 牧民、醫生護士、教師、女幹部、女企業(ye) 家,還出現第一批女法官、女檢察官、女律師,很多人己成為(wei) 行業(ye) 主力。

  如今,西藏婦女參與(yu) 決(jue) 策和管理的比例都在提高。截至2020年底,西藏女性公務員占公務員總數的33.3%,女性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占比達到27.9%和26.7%。

  “知識改變命運”

  1951年以前,全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yi) 上的學校,隻有6所舊式官辦學校和少量家塾及私塾館所,在校學生隻有千人左右,適齡兒(er) 童入學率不到2%。

  西藏和平解放後,黨(dang) 中央在西藏興(xing) 辦現代學校、普及科學技術知識、開展掃盲教育,西藏的教育事業(ye) 得到了迅速發展。1951年,人民解放軍(jun) 在西藏創辦的第一所新型學校昌都小學開學,標誌著西藏有了現代意義(yi) 上的學校。上世紀80年代,中央政府針對西藏中小學生現狀製定了“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穿),並在16個(ge) 省市開辦了西藏班(校)。同時,由社會(hui) 團體(ti) 發起,得到政府支持的“希望工程”“春蕾計劃”在救助因家庭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而失學、輟學的農(nong) 牧區兒(er) 童包括女性兒(er) 童方麵做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正規教育在西藏的建立和發展,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持續提高。據統計,截止到2020年12月,西藏自治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中女性在校生比例均超過50%。高學曆女性和高級女知識分子越來越多,享受國務院、西藏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的女性占比分別達12.74%和17.78%,女性學術帶頭人占比27.45%。

  持續守護婦幼健康

  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婦幼保健機構和設施,婦幼保健整體(ti) 工作水平和能力落後,孕產(chan) 婦嬰幼兒(er) 死亡率高於(yu) 全國水平。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綜合醫院、藏醫院和疾病預防控製機構逐步建立,婦女的健康、衛生事業(ye) 得到特別關(guan) 注。普及新法接生、婦幼保健、多發病防治和生活衛生常識,培訓藏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婦幼保健醫務人員和接生員,長年堅持組織醫療隊在農(nong) 牧區巡回醫療等舉(ju) 措,對改善婦幼保健服務條件、降低孕產(chan) 婦死亡率和嬰幼兒(er) 死亡率有很大幫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不斷加強婦幼保健服務體(ti) 係建設,繼續實施婦幼衛生項目,如農(nong) 牧區孕產(chan) 婦免費優(you) 生孕前檢查、免費住院分娩、發放住院分娩補助、嬰幼兒(er) 免費免疫接種等政策;實施“兩(liang) 癌”檢查項目,開展孕期增補“葉酸”項目。西藏自治區孕產(chan) 婦死亡率和嬰兒(er) 死亡率從(cong) 已從(cong)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初期的5000/10萬(wan) 、430‰,分別下降到2020年的50/10萬(wan) 、8‰。

  西藏婦女廣泛參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在各條戰線上展露英姿,用實幹實績抒寫(xie) 出一首首巾幗華章。新時代,她們(men) 也將為(wei) 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做出更大貢獻,增添一道道靚麗(li) 風景。(新利平台 文/孫健)

(責編: 呂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