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感恩奮進新時代 同心共築中國夢

發布時間: 2021-05-25 08:47:00 來源: 新利平台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簽訂,宣告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經曆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區成立、改革開放、跨越發展等重要曆史時期,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70年來,西藏經濟實現了重大飛躍,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成效顯著,環境與(yu) 經濟協調發展,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教育科技和醫療衛生事業(ye) 迅速發展,交通事業(ye) 發展不斷突破。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這是全體(ti) 中華兒(er) 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民族文化、地理區位等因素造就了雲(yun) 南迪慶與(yu) 西藏的唇齒相依的關(guan) 係,迪慶藏族自治州是雲(yun) 南省唯一的涉藏州,2020年5月,迪慶實現了全州脫貧,與(yu) 西藏一起進入了曆史性的新的發展階段。

  在曆史發展過程中,雲(yun) 南人民特別是迪慶各族人民協助國家做穩藏固邊工作,支援西藏和平解放事業(ye) ,固守反分裂陣地,鑄牢邊疆民族團結戰線,做好統戰工作。從(cong) 西藏和平解放的各級檔案中了解解放軍(jun) 南路由滇進軍(jun) 西藏的情況,特別是從(cong) 雲(yun) 南滇西的楚雄、大理、保山、麗(li) 江4個(ge) 專(zhuan) 區(含雲(yun) 南涉藏州縣,今香格裏拉、德欽、維西三個(ge) 縣)的檔案記錄中,可以看到迪慶人民參與(yu) 西藏和平解放事業(ye) ,在一場艱苦的環境下成就的曆史篇章。

  建立軍(jun) 民魚水情。奉命南北兩(liang) 路進軍(jun) 西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為(wei) 實現“把五星紅旗插上喜馬拉雅山”誓言,戰勝重重困難大踏步向西藏挺進。雲(yun) 南進西藏部隊駐紮中甸後,工作千頭萬(wan) 緒,首先取得當地頭人和群眾(zhong) 的信任成了開展工作重中之重。時任雲(yun) 南14軍(jun) 42師師長廖運周、125團政治部主任武健與(yu) 師作戰科長師震華每到一地,就親(qin) 自拜訪頭人趙正雄等人,深得吉福、桑樹林等實權派土司的敬仰和支持。後來還得到土司趙正雄等致信藏邊土司、頭人做勸服工作,為(wei) 擁護和平解放西藏起到關(guan) 鍵作用。

  開倉(cang) 籌糧解軍(jun) 需。部隊初來乍到迪慶時,因交通不便,糧秣一時接濟不上,中甸縣城附近的鬆讚林寺(歸化寺)像當年支持紅軍(jun) 那樣,開倉(cang) 借糧3萬(wan) 斤供給駐軍(jun) ;德欽縣以土司吉福為(wei) 首,組織了8個(ge) 土司及喇嘛頭人籌集軍(jun) 糧15萬(wan) 斤,其中借支駐軍(jun) 口糧5萬(wan) 斤,飼料53500斤,及時解決(jue) 了駐軍(jun) 暫時困難。

  開山修路保運輸。征糧難,運糧更難。當時南路進藏的必經之路中德維境內(nei) 無一寸公路;州境金沙、瀾滄兩(liang) 江上無一座橋;運輸全靠人背馬馱,通訊主要靠人工傳(chuan) 遞。三縣自古係內(nei) 地通往西藏的“茶馬古道”幹線之一,德欽與(yu) 西藏山水相連,然而,這條要道並非坦途。藏東(dong) 寧靜山脈延伸入境的雲(yun) 嶺山脈,是橫斷山脈的老大,於(yu) 瀾滄江、金沙江間縱貫三縣,海拔3500米至4000米的雪山就有7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達65座,山高穀深,峽穀深切,是滇藏古道最高、最險的路段。維西、德欽兩(liang) 縣在部隊入境後,曾多次組織群眾(zhong) 修路。共投入6000多人次,投工12萬(wan) 個(ge) 之多。

  運輸進藏送軍(jun) 糧。1950年10月,縣援藏委員會(hui) 正式成立,區長鬆耀奎委任14軍(jun) 藏族騎兵隊退伍戰士中心鎮(今獨克宗)倉(cang) 房街人餘(yu) 都傑為(wei) 縣馬幫運輸隊隊長。當時因1949年西藏噶廈政府“驅漢事件”,滇藏運輸一時處於(yu) 停滯狀態,大多數馬幫包括鬆讚林寺幾家大商戶馬幫集中於(yu) 縣城周邊,但不少人對共產(chan) 黨(dang) 持觀望態度,加之反動勢力的宣傳(chuan) ,不願參與(yu) ,有的馬隊不能如數交貨到站。餘(yu) 都傑先行組織城區馬幫200匹,由麗(li) 江運軍(jun) 糧,軍(jun) 用物資到德欽,從(cong) 鶴慶運軍(jun) 糧到德欽等地。

  大中甸馬幫運輸隊一直到1951年年底,共運糧十多萬(wan) 斤及軍(jun) 用品若幹,而馬匹、人員傷(shang) 亡最小,受到麗(li) 江援藏委員的表彰,建立了深厚的軍(jun) 民魚水情,不少軍(jun) 隊領導在後來撰寫(xie) 回憶錄中,提到迪慶城區的馬幫都深有感觸,為(wei) 他們(men) 不畏困難、全力援藏的精神點讚。這些馬幫中,也有因援藏有貢獻,後來被培養(yang) 為(wei) 國家幹部。

  建蓋營房保後勤。大中甸當時的另一項援藏重要任務是建蓋德欽、察隅等地的營房和倉(cang) 庫等。區政府組織了一支以當地有名的木匠大師江克江初為(wei) 首的城區及一二村(今尼史村)木匠30多人到德欽。他們(men) 開始的任務是與(yu) 劍川、麗(li) 江等地各族木匠共同建蓋營房,各族工匠比技術爭(zheng) 先進,由於(yu) 各民族木工建房方式不同,大中甸藏族木工速度時常趕不上白族木匠,每星期評比的流動紅旗經常被白族木工隊扛走。藏族木工們(men) 毫不示弱,不顧部隊首長製止,連夜在木渣火堆的亮光下加班幹活,最終奪紅旗次數高於(yu) 白族木匠。在1951年5月1日的營建慶功會(hui) 上,被軍(jun) 、地領導評為(wei) “營建模範”,授予錦旗及獎狀。

  援藏路上出人才。支援進軍(jun) 西藏雖然不到兩(liang) 年,而千裏援藏線上,在紅紅火火的各項援藏工作中,不說部隊,就州內(nei) 各縣而言,培養(yang) 和造就了大批幹部,這些幹部來自援藏中的積極分子和勞模。1950年至1951年初,為(wei) 進軍(jun) 西藏的需要,選拔漢藏雙語兼通的優(you) 秀青年參軍(jun) ,僅(jin) 德欽升平鎮參軍(jun) 的就有30多人,他們(men) 經過短期訓練,就分到進藏各部隊,他們(men) 擔任翻譯,又是戰士,除完成聯係地方外,他們(men) 在連隊還必須完成戰士的各項任務,他們(men) 之中有的一直在部隊鍛煉成長,有的退伍後一直在西藏工作。同時期進藏的張澤春曾任西藏邊巴縣拉孜區區長,在1959年西藏叛亂(luan) 時光榮犧牲。援藏中參軍(jun) 的德欽籍人饒階巴桑成為(wei) 著名詩人,也是解放德欽的解放軍(jun) 125團唯一向導。

  援藏中,幹群、軍(jun) 政、軍(jun) 民之間那種擰成一股繩的凝聚力,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那種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及擔當精神,無私奉獻精神是當今所提倡的不忘初心的充分體(ti) 現。

  從(cong) 以上鮮明的曆史事跡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迪慶無數參與(yu) 西藏解放事業(ye) 的先驅們(men) 和愛國人士們(men) 為(wei) 昌都戰役勝利,進軍(jun) 西藏及和平談判做出了貢獻;為(wei) 支戰和支軍(jun) 後勤保障工作做出了直接貢獻;為(wei) 西藏和平解放、民族交流和經濟發展也做出了卓越貢獻。正是這一場艱苦的環境下成就了的曆史輝煌篇章,為(wei) 後人留下了為(wei) 支援西藏和平解放與(yu) 建設作奉獻的迪慶愛國精神,以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這對新時代新迪慶的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和長治久安必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迪慶在支援西藏和平解放中的精神沒有過時,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迪慶兒(er) 女接續奮鬥、砥礪前行,讓迪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5月,迪慶實現了全州脫貧,進入了曆史性的新的發展階段。在取得了脫貧攻堅偉(wei) 大勝利的同時,生態建設、旅遊經濟、道路交通等方麵都獲得了巨大成就。

  當前來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對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至關(guan) 重要。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做好西藏工作“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這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治藏穩藏興(xing) 藏的一條成功經驗,是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的一個(ge) 重要內(nei) 容。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的曆史告訴我們(men) ,隻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才代表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實現了真正的民族平等、民族解放,走上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道路。我們(men) 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始終不渝地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始終不渝地堅持黨(dang) 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始終不渝地堅持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央關(guan) 懷、全國援助與(yu) 自身艱苦奮鬥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始終不渝地堅持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始終不渝地堅持繼承和發揚“老西藏精神”“兩(liang) 路精神”。隻要我們(men) 堅持黨(dang) 的治藏方略,把西藏工作放在全局中來謀劃,以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為(wei) 指導,結合地方實踐進行創造性轉化,雪域高原就必定繼續實現社會(hui) 安定祥和、各族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的美滿景象! (新利平台 文/張紅光 作者為(wei) 雲(yun) 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統戰部副部長)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