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解放第一村的電力變遷
新利平台訊 崗托村,位於(yu) 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東(dong) 部,地處317國道沿線,與(yu) 四川省德格縣隔江相望,是經四川進藏第一村。
圖為(wei) 西藏解放第一村,是317國道進藏第一村
1950年初,黨(dang) 中央、毛澤東(dong) 主席作出進軍(jun) 西藏的戰略決(jue) 策。在中央西南局、西南軍(jun) 區的直接指揮下,張國華、譚冠三將軍(jun) 率領第十八軍(jun) ,肩負解放西藏的曆史使命,從(cong) 川西出發,踏上了漫漫征途。同年10月,在解放軍(jun) 其他部隊的配合下,十八軍(jun) 進軍(jun) 西藏並奪取昌都戰役的勝利,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西藏的土地上升起,西藏曆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圖為(wei) 金沙江畔,對麵崖壁上“西藏”兩(liang) 個(ge) 大字赫然入目。
70年滄桑巨變,崗托村已經徹底告別了黑暗和悲慘,迎來了勃勃生機和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遷。2018年11月,崗托村獲得中國生態文化協會(hui) "2018年全國生態文化村"榮譽稱號。2019年7月28日,崗托村入選首批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圖為(wei) 崗托村人工湖一角
崗托村境內(nei) 自然景觀豐(feng) 富,山高穀深。有熊、鹿、雪豹等國家級珍稀保護動物,還有紅豆鬆、雲(yun) 杉等珍貴樹種。除了大自然的美景,這裏還有“紅色”的曆史遺跡。現在的崗托村是“愛國、民俗、文化、生態”為(wei) 一體(ti) 的多元化民俗村。全村總常住人口為(wei) 593人,總戶數為(wei) 123戶。
圖為(wei) 阿嘎正在向江達縣供電公司人員講述用電感受
今年78歲的阿嘎,家中共有5口人,以種收莊稼為(wei) 生,目前有一個(ge) 小女兒(er) 在安徽上學。
說起崗托村的通電曆史,阿嘎激動的豎起大拇指,徐徐說道:“以前村裏條件好的家庭點的是酥油燈,條件差一點的家庭會(hui) 將犛牛的脂肪融化後中間放燈芯,作為(wei) 照明工具。解放以後,村民陸續開始用上了煤油燈、蠟燭。現如今,在黨(dang) 的好政策下,在無數個(ge) 電力工作者的努力下,全村都已通電,平時家中無論是做飯、洗衣服、取暖還是種收莊稼都已離不開電。”
圖為(wei) 國網江達縣供電公司在西藏解放第一村重溫入黨(dang) 誓詞
阿嘎清楚的記得小時候,一家人都擠在一個(ge) 破舊的小平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時由於(yu) 條件艱苦,常常都是有上頓,沒有下頓,常年忍受挨餓。解放以後,村裏陸續通電。在電力的支撐下,鄉(xiang) 政府幫助村民蓋新樓,村裏也開始有了路燈,從(cong) 那以後晚上崗托村的村民都會(hui) 聚集在廣場上跳鍋莊。隨之而來村民的思想也開始轉變,不少崗托村村民們(men) 開起了家庭旅館、超市、飯店,還有的走出家門,幹起了畜產(chan) 品加工、運輸、工程建設。
供電可靠性大大提高後,祖祖輩輩以單一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為(wei) 生的村民尼瑪次仁和達桑,開起了家庭旅館。尼瑪次仁是崗托村第一家開起家庭旅館生意的人,他將原本兩(liang) 層高的房屋擴建為(wei) 三層高,三樓裝修為(wei) 家庭旅館。
2020年,達桑也將自家的房屋裝修擴建,將一樓改裝為(wei) 家庭旅館,每個(ge) 房間配備暖氣、電熱毯、電視機、熱水器等電器設備。
崗托是從(cong) 四川進藏後的第一個(ge) 村子,越來越多的驢友或駕車或騎行進藏。尼瑪次仁說道:“每年的5至10月有很多人來我家的家庭旅館住宿,旅館生意越來越好。我十分珍惜遊客自駕入藏旅遊帶來的商機,因為(wei) 可靠的供電,旅館內(nei) 的設備就算隨時升級換代都沒問題”。
圖為(wei) 旅客正在尼瑪次仁的家庭旅館內(nei) 使用燒水壺燒水
旅居環境更好,遊客更多,開家庭旅館的人也越來越多,村民們(men) 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了。尼瑪次仁說:“現在我的旅館年收入能達到2-3萬(wan) 。2016年,崗托被納入西藏自治區首批特色小城鎮建設,小鎮目前雖還未建成,但已對電氣化發展提前布局,電采暖、電鍋爐、電氣化廚房,都將成為(wei) 未來入住遊客的標準配置。”
回望崗托村的供電曆史,1982年,崗托村有一座10千瓦的小水電。2003年,150千瓦的崗托村水電站投運。2012年,由於(yu) 水電站自發電量已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供電需求,為(wei) 此西藏電力部署昌都地區江達縣等12個(ge) 縣的農(nong) 網改造升級工程的建設任務,崗托鎮35千伏變電站就此建成。2014年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建成投運,崗托村正式接入電力主網,水電站就此停運。
主電網覆蓋崗托村後,崗托村村民真正實現了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堅強的電力供應,已經成為(wei) 支撐全村經濟發展的引擎,而西藏解放第一村的紅色記憶也將鐫刻在更多遊客心中。(新利平台 通訊員/群擁 任天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學建促樹守 真情暖民心
“學建促樹守”不隻是工作要求,更是一句口號、一個目標。[詳細] -
下周那曲東部和昌都北部降水偏多
預計,周平均降水量那曲東部和昌都北部偏多略,其他地區正常略偏少,周平均氣溫那曲東部、昌都北部和阿裏北部偏低;其他地區正常略偏高。 [詳細] -
洛隆縣扶貧(泉洛)特色產業園:飛地模式助力就業增收
記者一行來到西藏昌都市洛隆縣扶貧(泉洛)特色產業園區,看到了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