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守護生態環境 不負青山不負人
“天地與(yu) 我並生,而萬(wan) 物與(yu) 我為(wei) 一。”人類作為(wei) 自然界的產(chan) 物、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存、生活、生產(chan) 、發展,這種共生關(guan) 係是與(yu) 生俱來的,能不能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對人類自身的考驗。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形成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近年來,我國全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一體(ti) 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開展了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jue) 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時期,中國汙染防治力度加大,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在麵臨(lin) 多重壓力的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穩中向好。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物多樣性下降勢頭得到基本控製,生態係統格局整體(ti) 穩定,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有力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不僅(jin) 為(wei) 推動中國由工業(ye) 文明社會(hui) 向生態文明範式轉型提供了根本理論指引,也成為(wei) 人類社會(hui) 實現綠色發展的共同財富。
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十分珍貴。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ti) 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綠水青山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人民群眾(zhong) 對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幹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心願強烈,藍天、碧水、好空氣等生態產(chan) 品,已成美好生活品質的重要組成要素。
綠水青山可以創造金山銀山。近年來,不少老百姓端起了生態碗,吃上了生態飯,既實現“生態美”也帶來了“經濟美”。在廣袤的鄉(xiang) 村,好生態就是吸引力、生產(chan) 力。綠起來、“靚”起來的鄉(xiang) 村不僅(jin) 吸引遊客,更吸引企業(ye) 。靠著“環境入股”,一些村莊蹚出良性發展之路,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找到方向。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麵臨(lin) 的形勢依然十分嚴(yan) 峻,未來還任重道遠。我們(men) 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根本遵循,不忘初心,永遠奮鬥,不斷開創和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局麵。(新利平台 文/孫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網評:鄉村振興局掛牌 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5月28日上午,隨著西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的正式掛牌成立,西藏自治區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轉向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詳細] -
網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後,要全麵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