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網評:粽香彌久 愛國情深

發布時間: 2021-06-13 08:30:00 來源: 新利平台

  中華民族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傳(chuan) 統節日豐(feng) 富多彩,有著自己獨特的慶祝表達方式。為(wei) 了紀念和緬懷偉(wei) 大的愛國主義(yi) 詩人屈原,進一步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傳(chuan) 統節日,端午來臨(lin) 之際,賽龍舟、插艾蒿、吃粽子、掛香囊……人們(men) 通過各種方式歡度節日,在表達祝福、紀念先賢的過程中,品味和傳(chuan) 承這一傳(chuan) 統節日承載的傳(chuan) 統文化,體(ti) 味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

  端午粽香傳(chuan) 真情,愛國情懷藏我心。五月初五是中國古代偉(wei) 大詩人屈原投汨羅江殉國的日子。兩(liang) 千多年來,每年的農(nong) 曆五月初五就成為(wei) 了紀念屈原的傳(chuan) 統節日。各地民眾(zhong) 紀念屈原的方式,同時寄寓著人們(men) 對幸福和安寧的希冀。“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來吊汨羅。江上畫船無買(mai) 處,閉門風雨讀離騷。”宋代詩人胡仲參道出了我們(men) 的思念敬仰之情。

  芬芳五月,粽艾飄香。每一個(ge) 傳(chuan) 統節日都有其特定的含義(yi) ,都代表一種國家的文化,而在我們(men) 所有的民族傳(chuan) 統節日中,再沒有哪一個(ge) 節日能夠像端午節一樣,直接地表達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yu) 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些詩章,積澱成為(wei) 一種濃厚的愛國文化,成為(wei) 對子子孫孫愛國的激勵。

  端午節是詩意的,詩意中體(ti) 現出的是深深的家國情,“家國情懷”乃是端午之魂。唐朝文秀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wan) 古傳(chuan) 聞為(wei) 屈原”,講的是端午節流傳(chuan) 最廣的起源;而南宋民族英雄、愛國詩人文天祥在《端午》一詩中則寫(xie) 道:“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榮,但知死者貴。勿謂死可憎,勿謂生可喜。萬(wan) 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歲……”對屈原愛國精神給予了高度讚譽。愛國是亙(gen) 古不變的民族美德,時代在變,愛國之情永遠不會(hui) 變。端午節裏,我們(men) 更要學習(xi) 其中的文化曆史和愛國情,傳(chuan) 承愛國傳(chuan) 統,過出愛國情,端午節才會(hui) 過得更有意義(yi) 。

  卷粽葉、放一把米、裹粽葉、用細繩一繞一捆……作為(wei) 傳(chuan) 統代名的粽子,是傳(chuan) 統繼承,更是創新奮進的標誌。翠綠誘人的粽子溯源了端午節曆史回憶和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以愛國情懷,啟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擔當,寄托了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新利平台 文/王智霖)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