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ge) 為(wei) 保護土地而設立專(zhuan) 門紀念日的國家。其中用意深遠,關(guan) 乎國計民生、國家安全。
1986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簡稱“《土地管理法》”)頒布,這是新中國第一部關(guan) 於(yu) 土地資源管理、全麵調整土地關(guan) 係的法律。自1991年起,為(wei) 了深入宣傳(chuan) 貫徹《土地管理法》,堅定不移實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每年的6月25日被確立為(wei) 全國土地日。
從(cong) 黨(dang) 史中讀懂初心和使命:民以食為(wei) 天,糧以土為(wei) 本
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土地是人民安身立命之本。自1921年黨(dang) 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個(ge) 綱領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直十分重視土地問題,土地工作始終是貫穿革命、建設、改革的鮮明主線,不斷推出偉(wei) 大舉(ju) 措,發展土地理論與(yu) 實踐,深受廣大人民的擁護。
“種了萬(wan) 擔糧,農(nong) 民餓斷腸。”要真正解放和爭(zheng) 取廣大群眾(zhong) ,就必須廢除封建土地所有製,讓廣大農(nong) 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收獲。井岡(gang) 山《土地法》、興(xing) 國縣《土地法》……土地革命是中國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基本內(nei) 容之一,也是黨(dang) 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具體(ti) 體(ti) 現。一首民歌唱出了農(nong) 民的心聲:“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jun) 來後分了田;田契換上耕田證,土地還家喜連連……”解放戰爭(zheng) 時期,各解放區認真宣傳(chuan) 貫徹中共中央決(jue) 議精神和《中國土地法大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中國大陸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標誌著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製度的基礎——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製,至此徹底消滅了,農(nong) 民真正成為(wei) 土地的主人。
改革開放後,1979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首創包幹到戶,奏響了土地使用改革的序曲。1986年,《土地管理法》頒布,這是我國土地管理工作的重大轉折和管理體(ti) 製的根本性改革,標誌著我國土地管理工作開始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把牢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節約集約用地,嚴(yan) 守耕地紅線
全國土地日已確立31年,期間主題不一,然而,從(cong) 2020年開始,乃至“十四五”期間,都將沿用“節約集約用地 嚴(yan) 守耕地紅線”的宣傳(chuan) 主題,足見其重要性。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新形勢下深化農(nong) 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nong) 民和土地的關(guan) 係”“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對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有著14億(yi) 人口的大國來說,農(nong) 業(ye) 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要嚴(yan) 防死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治國理政的高度對農(nong) 業(ye) 發展和糧食安全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
長期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為(wei) 我們(men)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奠定了堅實基礎。如《關(guan) 於(yu) 堅決(jue) 製止耕地“非農(nong) 化”行為(wei) 的通知》明確提出,嚴(yan) 禁占用永久基本農(nong) 田擴大自然保護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提到,堅持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強化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嚴(yan) 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占補平衡,嚴(yan) 禁占優(you) 補劣、占水田補旱地。今年以來,國家層麵對於(yu) 保護耕地和維護糧食安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自然資源部將運用衛星遙感影像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監測,形成耕地嚴(yan) 保嚴(yan) 管的工作格局,全國多個(ge) 省市正在探索推廣田長製。
阡陌交通,沃壤千裏。發展是硬道理,節約是大戰略。夏至剛過,我國夏糧再獲豐(feng) 收,產(chan) 量再創曆史新高。同時,我們(men) 也必須清醒看到,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均耕地少、耕地質量總體(ti) 不高、耕地後備資源不足,耕地保護麵臨(lin) 數量、質量、生態等多重壓力。在一貫堅持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的同時,實行最嚴(yan) 格的節約用地製度,這是根據我國土地國情、麵對新形勢新問題作出的戰略抉擇。今後仍需引導全社會(hui) 進一步增強底線思維和法治觀念,提升全社會(hui) 保護耕地、節約集約和依法依規用地的意識,將“節約集約用地 嚴(yan) 守耕地紅線”轉化為(wei) 行動自覺,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基礎。(新利平台 文/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