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右上腹疼不疼啊?疼了多久了?你這個(ge) 病光吃止痛藥是不行的,治病要治根才行啊!”在“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義(yi) 診現場,來自民航總醫院肝膽外科的王達慶主任醫師對患有膽囊炎的45歲藏族婦女措窮細心詢問、親(qin) 切囑咐道,“母親(qin) 是家庭溫暖的港灣,您的身體(ti) 健康就是家庭的幸福安康。”溫暖的話語背後,是王達慶多年來堅定不移的公益之心。
圖為(wei) 王達慶在青海省果洛州義(yi) 診
“我第一次入藏義(yi) 診,是去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為(wei) 當地的援藏幹部和藏族群眾(zhong) 做健康檢查。”對於(yu) 開展公益義(yi) 診活動,王達慶一直以來有自己的思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men) 到當地去義(yi) 診隻是短暫性的工作,隻有為(wei) 他們(men) 培養(yang) 出自己的醫療人才,才能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2015年,王達慶再次遠赴西藏,去到民航總醫院對口支援的拉薩貢嘎國際機場為(wei) 醫務室的醫務人員開展培訓,並同北京“組團式”援藏醫療隊一道走進鄉(xiang) 村為(wei) 牧區群眾(zhong) 看病問診。
作為(wei) 一名有著26年黨(dang) 齡、30餘(yu) 年從(cong) 醫經曆的醫療專(zhuan) 家,王達慶的義(yi) 診腳步從(cong) 未停歇。“今年,我又跟隨‘同心·共鑄中國心’專(zhuan) 家醫療團隊來到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他欣然地說,“做公益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圖為(wei) 王達慶在青海省果洛州義(yi) 診
多次義(yi) 診的他,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zhong) 有著深厚的感情。“56個(ge) 民族都是一家人,能用自身所學幫助各族群眾(zhong) 好看病、看好病,是我畢生追尋的心願。”
本次“同心•共鑄中國心”果洛行大型公益活動中,民航總醫院共派出了3名醫療專(zhuan) 家。其中,還有藥劑科主任、主任藥師孫瑞芳。
孫瑞芳與(yu) 公益結緣很早。2011年,她作為(wei) 資深藥師,跟隨“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團隊去到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下鄉(xiang) 走進牧民家庭,協助醫生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送醫送藥。當時的場景,在孫瑞芳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見牧區的衛生條件極端艱苦,據說當地牧民由於(yu) 信仰及生活條件的限製一輩子也洗不上幾次澡。”她感慨道:“走出來,真正來到廣大的邊遠山區農(nong) 村,才知道不僅(jin) 僅(jin) 是醫療,在文化教育等方麵,當地的老百姓都很需要我們(men) 的幫助。”從(cong) 此,公益的情懷便在她心裏深深紮下了根。
圖為(wei) 孫瑞芳在青海省果洛州義(yi) 診
2021年,孫瑞芳的義(yi) 診足跡拓展到了果洛州。“10餘(yu) 年間,高原的醫療衛生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鄉(xiang) 鎮的衛生院也配備了各地援助的比較先進的醫療設備,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有了較大提升,但是基層醫務人員的專(zhuan) 業(ye) 技術水準還需要對口幫扶支持,希望他們(men) 能夠走出大山到較大規模的醫院進修學習(xi) ,以便更好地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解除病痛。”
當被問到今後是否還會(hui) 參加義(yi) 診等公益活動時,孫瑞芳爽快地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我還有5年的職業(ye) 生涯,希望在今後的時間裏,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及健康知識傳(chuan) 遞給更多的人,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以提高大眾(zhong) 的健康素養(yang) ,傳(chuan) 遞更多的合理用藥知識,為(wei) ‘健康中國2030’目標盡己所能。”
圖為(wei) “同心•共鑄中國心”2021青海果洛行大型公益活動走進果洛州班瑪縣
“同心·共鑄中國心”大型公益活動至今已經開展13年,越來越多的誌願者加入其中,孫瑞芳希望有更多年輕的醫務工作誌願者加入進來,“做公益,我們(men) 一直在路上。”在單位,作為(wei) 領導的她十分關(guan) 心年輕“後浪”們(men) 的成長,她說:“作為(wei) 基層的領導,要多為(wei) 年輕人搭建成長的平台,給年輕人成長的機會(hui) 。他們(men) 代表著未來。我更願意把年輕人扶上馬,送一程,讓他們(men) 快速成長。”(新利平台 通訊員/楊建濤 記者/王智霖 圖片由組委會(hui) 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