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為擴大“世遺”朋友圈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第44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ju) 辦,這是我國第二次承辦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也是我國在世界遺產(chan) 保護領域承辦的最高規格的國際會(hui) 議。
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向大會(hui) 致賀信強調,中國踐行新發展理念,本著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認真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不斷提高遺產(chan) 保護能力和水平。中國願同世界各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道,加強交流合作,推動文明對話,促進交流互鑒,支持世界遺產(chan) 保護事業(ye) ,共同守護好全人類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中華五千年的輝煌燦爛文明,孕育了豐(feng) 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目前,中國共有55項世界遺產(chan) ,其中,文化遺產(chan) 37項、自然遺產(chan) 14項、自然與(yu) 文化雙遺產(chan) 4項。除了大家熟知的長城、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還有拉薩布達拉宮曆史建築群、敦煌莫高窟、蘇州古典園林等等。世界遺產(chan) 總數、自然遺產(chan) 和雙遺產(chan) 數量均居世界第一。
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的30多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對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工作高度重視,認真履行《公約》,使我國的世界遺產(chan) 保護事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取得了顯著成就。根據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谘詢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全球世界遺產(chan) 保護狀況的權威評估報告《2020年世界遺產(chan) 展望》顯示:世界自然遺產(chan) 和混合遺產(chan) 中,全球整體(ti) 狀況處於(yu) “好”和“較好”的比例為(wei) 63%,中國比例為(wei) 89%;全球處於(yu) 危急狀況的7%,中國為(wei) 0。中國對世界遺產(chan) 的整體(ti) 保護狀況明顯優(you) 於(yu) 國際平均水平。
中國將世界遺產(chan) 保護納入國家戰略,目前已形成較為(wei) 完備的世界遺產(chan) 保護、管理和檢測體(ti) 係,以及世界遺產(chan) 研究與(yu) 能力建設體(ti) 係;我們(men) 在世界遺產(chan) 保護理念和實踐方麵均不斷創新,例如,自2006年設立並於(yu) 2017年調整設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對於(yu)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chan) 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zhong) 對文化遺產(chan) 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關(guan) 注和保護文化遺產(chan) 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項目實施方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在文物保護專(zhuan) 項經費中支持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監測126個(ge) 項目,共計6億(yi) 元;通過出台或完善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不斷加強保護管理機製建設,提升管理水平;此外,我國還積極參與(yu) 世界遺產(chan) 領域全球治理、國際交流合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feng) 富。相信本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將達成更多的新共識和新倡議,為(wei) 世界非遺事業(ye) 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也將本著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為(wei) 此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新利平台 文/吳建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網評:在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讓人民獲得更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詳細] -
網評:心懷“國之大者” 續寫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對於中國共產黨人而言,‘人民’重於千鈞,‘人民’就是一切,讓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國之大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