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打造中華水塔第一鄉

——訪玉樹州曲麻萊縣麻多鄉黨委書記萬鐵練

發布時間: 2021-07-20 18:13:00 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黃河從(cong) 天而降75公裏之後注入紮陵湖,穿湖而過,圖中黑壓壓的部分為(wei) 高原裸鯉 攝影:才仁當智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麻多鄉(xiang) 約古宗列濕地是黃河源泉始湧之處,國家地理標誌在源頭清流中分外醒目。該地區倍受全國人民的關(guan) 注和牽掛。為(wei) 此,近日記者走訪了曲麻萊縣麻多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萬(wan) 鐵練。

  對於(yu) 這裏的生態特點,“黃河源頭地帶,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共存,依舊保持著完整的原生生態係統。成片的濕地滋養(yang) 了星羅棋布的湖泊、密集的河溪,還有很多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飛禽黑頸鶴、金雕、藏野毛驢、野犛牛、雪豹等。”萬(wan) 鐵練說,“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人;而這裏的一方人,更加明白保護好這裏的一方水土是時代賦予的職責和重擔。”

 
圖為(wei) 麻多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右一)在源頭保護站調研生態狀況 攝影:才仁當智

  關(guan) 於(yu) 如何擺正源頭地帶的生態、生產(chan) 、生活“三生”關(guan) 係?萬(wan) 鐵練表示,黃河源地區在中華水塔生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根據曆史經驗、現實需要和未來的永續發展,他認為(wei) 應該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入手,使黃河源頭既保持它的原生姿態,又能發揮科學考察、生態教育的功能。

  一是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ti) 觀,堅持保護優(you) 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將此作為(wei) 黨(dang) 委政府和全體(ti) 群眾(zhong) 開展“三生”的指導思想和言行準則。

  二是進行一年的封育,並進行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中心的省級層麵的頂層設計。以馬色公路即將實現全麵鋪就柏油路麵的基礎上,對於(yu) 通往源頭國家地理標誌處的沙石公路進行提升改造,使得前往進行各類活動的團隊不再濕地上自行開路,破壞濕地地帶生態安全。

  三是通過自上而下的設計改造,在距離鄉(xiang) 政府以東(dong) 的十公裏處修建具有源頭人文、地理特征的“中華水塔第一鄉(xiang) ”的大門。同時以本鄉(xiang) 衛生院為(wei) 依托,配備齊人員、各類應急服務的醫療設施,實行全天候的服務。修建有供養(yang) 係統的賓館,使前來人員的高海拔高反問題得到緩解,改變內(nei) 地前來人員對高海拔地區的恐懼心理。建立起標準較高的物資應急供給服務連鎖,如加油站、供應保暖、有氧食品、車輛維修、超市等。

  萬(wan) 鐵練說,希望麻多鄉(xiang) 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能夠打造黃河源頭生態園區示範點,將黃河源頭的麻多鄉(xiang) 打造成聞名天下的“中華水塔第一鄉(xiang) ”或“第一鎮”,同時穩固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程。麻多鄉(xiang) 在發展畜牧業(ye) 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可以借助列入國家級遺傳(chuan) 資源的“玉樹犛牛”“紮什加羊”資源,打造“世界犛牛之都,中國藏羊之府”整體(ti) 品牌,推動青海省犛牛、藏羊畜禽遺傳(chuan) 資源開發與(yu) 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並提高社會(hui) 經濟收入具有重大意義(yi) 。通過完善麻多鄉(xiang) 軟硬件配套設施,順應發展趨勢,打造玉樹“文旅品牌”。為(wei) 遊客提高優(you) 質的服務,當加快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腳步,規劃好交通路線,進一步完善軟硬件設施,招商引資推動當地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ye) 的發展,努力打響麻多鄉(xiang) 黃河源頭文旅品牌惠及全州。建造黃河源頭自然人文及遊牧文化展覽館。以十世班禪大師進藏為(wei) 愛國主義(yi) 基因的紅色文化為(wei) 牽引,以搶救、保護為(wei) 手段,廣泛收集整理當地流傳(chuan) 的昆侖(lun) 文化、格薩爾文化及神山、神水崇拜文化。

  萬(wan) 鐵練認為(wei) ,擺正當地生態、生產(chan) 、生活三者之間的關(guan) 係是黨(dang) 政部門和各族群眾(zhong) 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現代、健康、幸福新玉樹”目標的當務之急,要因地製宜,以保護為(wei) 前提,探索一條“生態美好、安全,產(chan) 業(ye) 發展、群眾(zhong) 穩定增收及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新提升”的路徑。(新利平台 通訊員/才仁當智)

(責編: 李絲雨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