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籍大學生區外就業遇見更多精彩
新利平台訊 7月19日,帶著學校領導和老師們(men) 的叮嚀囑托,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90名學生前往河北等地企業(ye) 開展為(wei) 期6個(ge) 月的頂崗實習(xi) 。
這並非西藏籍大學生首次“組團式”赴區外頂崗實習(xi) 和就業(ye) ,隨著市場就業(ye) 已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主渠道,加之一係列優(you) 惠政策的落地實施,越來越多大學生走出高原、走得更遠,選擇區外就業(ye) 。《西藏和平解放與(yu) 繁榮發展》白皮書(shu) 顯示,每年約有10%以上的西藏籍大學生選擇區外就業(ye) 。
圖為(wei)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2020屆首批區外就業(ye) 畢業(ye) 生出征儀(yi) 式上,即將啟程的同學們(men) 和老師合影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采守寬介紹,學校自2017年實施“蒲公英”工程,推動區外就業(ye) 。“截至目前,學校2021屆畢業(ye) 生就業(ye) 率已達到90%以上,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區外就業(ye) 171人,占已就業(ye) 畢業(ye) 生人數的11.18%。”
成績如此亮眼,得益於(yu) 學校硬著頭皮、厚著臉皮、磨破嘴皮的“三皮精神”,探索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校際合作等培養(yang) 模式。“學校還采取了校內(nei) 實訓、出征歡送、路途護送、中期看望、校企專(zhuan) 人聯合指導等方式,確保解決(jue) 畢業(ye) 生在區外就業(ye) 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院長索旺說。
“剛開始推這項工作,很難。”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程曉盈說,2018年他好不容易聯係了一家江蘇涉農(nong) 企業(ye) ,爭(zheng) 取了8個(ge) 頂崗實習(xi) 崗位。
“滿心以為(wei) 會(hui) 有很多同學報名,結果一個(ge) 人都沒有,隻能一個(ge) 班一個(ge) 班做動員工作。”那年5月,作為(wei) 學校動科院院長的程曉盈帶著8名學生前往這家江蘇企業(ye) 開展頂崗實習(xi) 。
9個(ge) 月裏,從(cong) 剛開始環境、飲食、工作等各方麵的不適應到適應,從(cong) 不會(hui) 操作、心裏恐懼到自信滿滿,學生們(men) 明顯的變化,讓程曉盈十分欣喜。
有了經驗,2019年,學校再開展區外頂崗實習(xi) 時,便有學生主動報名了。2019年11月,合作企業(ye) 急需人員,許多學生都想報名爭(zheng) 取難得的機會(hui) 。“由於(yu) 崗位有限,沒選上的學生在辦公室哭。”程曉盈說,這次他看到了學生們(men) 想要走出高原的強烈願望。
圖為(wei) 次仁羅布在河北一企業(ye) 工作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20年4月12日,學校42名應屆畢業(ye) 生啟程赴區外3家企業(ye) 就業(ye) ,次仁羅布也跟大家一起,前往河北一家企業(ye) 工作。
“我在這家企業(ye) 已經工作了一年多,住宿各方麵環境特別好,待遇也很好。”次仁羅布說,家裏人一開始以為(wei) 在養(yang) 豬場工作環境肯定不好,跟他們(men) 視頻看了工作環境,再加上待遇不錯,也就同意他繼續在這家企業(ye) 工作了。
“現在還是經驗不夠。從(cong) 學校出來,以為(wei) 養(yang) 殖方麵是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應該都能做,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些困難,還是要繼續跟老同事請教。”穿上工作服,次仁羅布忙碌在工作車間;休息時,他喜歡和同事們(men) 一起打打台球、唱唱歌。偶爾,他也會(hui) 想念相距千裏的家鄉(xiang) ,想著假期回拉薩,第一件事就是去藏餐館喝甜茶、吃藏麵。
和平解放以來,西藏逐步建立起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當山不再高、路不再遠,當“地球第三極”從(cong) 令人向往的遠方變成觸手可及的抵達,次仁羅布返回家鄉(xiang) 山南市曲鬆縣堆隨鄉(xiang) 的路也更加便捷。
享受到西藏自治區各項事業(ye) 加快發展和優(you) 惠政策的,還有林芝市察隅縣的僜人保數芬。
“我特別想走出高原去看看大海,了解一下外麵的世界。”今年4月,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進藏招聘,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農(nong) 業(ye) 科學技術學院學生保數芬對大海的向往打動了麵試官。她去到了夢寐以求的海邊廣東(dong) 珠海,進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工作。
“現在我們(men) 還在培訓期,雖然還沒能完全適應新的環境,但我有信心在這裏好好幹下去。”她說,區外就業(ye) 真的是一個(ge) 很不錯的選擇。學校、企業(ye) 都很關(guan) 心她們(men) 這些走出大山、走向區外的學生,走出去才發現外麵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山的那邊是什麽(me) ?是海。是用信念凝結成的海。”
圖為(wei) 次仁達瓦和同事們(men) 一起踢足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越來越多西藏籍大學生勇敢走出高原,增長見識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國家、家鄉(xiang) 有了更多的認識。
得益於(yu) 政企合作的就業(ye) 新突破,墨竹工卡縣大學生次仁達瓦今年3月來到福州大學紫金礦業(ye) 學院開展為(wei) 期一年的定向委培。
課堂上專(zhuan) 心學習(xi) ,課堂外和大家踢足球、打籃球,約著周末節假日在周邊轉轉。“原來,海水真的是鹹的。”趁著假期,次仁達瓦和幾個(ge) 朋友親(qin) 近了大海,心裏帶著父母旅遊的願望更加強烈。
雖在福建,他們(men) 仍然關(guan) 注著家鄉(xiang) 的變化。“拉林鐵路開通運營,我還特意查了車次和票價(jia) ,想著回家了可以帶著父母去林芝看看。”
雪山之下、草原之上,越來越多像次仁羅布、保數芬、次仁達瓦這樣的大學生,走出高原。在曆練自我的同時,發現更多精彩。(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洛隆縣扶貧(泉洛)特色產業園:飛地模式助力就業增收
記者一行來到西藏昌都市洛隆縣扶貧(泉洛)特色產業園區,看到了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 [詳細] -
鄉有百亞產業豐 就業增加幸福忙
4月14日下午,18新利官网平台入口脫貧攻堅采訪日喀則組記者一行來到了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百亞成農貿有限公司。[詳細] -
網評: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保住就業這個“天大的事”
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就業對一個國家、對一個家庭可以說都是天大的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