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展廳一角 攝影:許娜
新利平台訊 近日,《丹青頌偉(wei) 業(ye) ——貴州“脫貧攻堅”百米畫卷》主題展覽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此次展覽由百名書(shu) 畫家、辭賦作家,以傳(chuan) 統的藝術形式,按照“時代楷模代表人物”“移民安居典範村寨”“交通巨變橋梁寫(xie) 意”“生態家園珍禽花卉”“脫貧攻堅辭賦書(shu) 法”五個(ge) 篇章,以筆墨講述貴州“脫貧攻堅”的點滴故事,描繪貴州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激發的磅礴偉(wei) 力,展現貴州脫貧攻堅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其中,“時代楷模代表人物”篇章所描繪的故事深深打動著現場的觀眾(zhong) ,本文特選其中的部分作品,奉獻給讀者。
圖為(wei) 中國畫作品《文朝榮——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作者楊小吾
文朝榮麵對海雀村的貧困現實與(yu) 群眾(zhong) 的期盼,他帶領群眾(zhong) 在荒山上種植華山鬆、馬尾鬆,大大提高了森林覆蓋率;同時齊心協力扶貧攻堅,在他的不懈奮鬥下,海雀村守住了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國家綠化委評為(wei) “全國綠化千佳村”。
圖為(wei) 中國畫作品《鄧迎香——黔南州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作者黃天虎
鄧迎香帶領村民們(men) 一起苦戰13年,在懸崖峭壁上硬生生鑿出一條“麻懷出路”,解決(jue) 了麻懷村以及鄰近田壩、甲哨等村6000多名群眾(zhong) 的行路難問題,被譽為(wei) “當代女愚公”。她的先進事跡感動了鄉(xiang) 親(qin) 、感動了社會(hui) 。
圖為(wei) 中國畫作品《黃大發——遵義(yi) 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xiang) 團結村名譽村支書(shu) 》,作者錢文觀
20世紀60年代起,黃大發帶領群眾(zhong) ,曆時30餘(yu) 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ge) 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曆史,鄉(xiang) 親(qin) 們(men) 親(qin) 切地把這條渠稱為(wei) “大發渠”。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chuan) 部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圖為(wei) 中國畫作品《餘(yu) 留芬——六盤水市盤州市岩博村黨(dang) 委書(shu) 記》,作者錢文觀
2001年以來,餘(yu) 留芬帶領村民先後建起了煤矸石磚廠、岩博山莊、岩博特種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火腿加工廠和岩博酒業(ye) 公司,實現經濟“井噴式”發展,走出了一條“黨(dang) 建引領、村企合一,能人帶動、人才強村,股權合作、共同富裕”的路子。2019年9月25日,餘(yu) 留芬入選“最美奮鬥者”名單。
圖為(wei) 中國畫作品《何元亮——黔南州羅甸縣大關(guan) 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作者何苦
從(cong) 1984年到1997年,何元亮和村支兩(liang) 委班子一道,不等不靠,帶領全村男女老少,錘敲鋤挖,肩挑背扛,流血流汗,在石旮旯裏造出1000多畝(mu) 保灌農(nong) 田,讓大關(guan) 村人徹底擺脫了貧困,創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堅韌不拔,苦幹實幹”的大關(guan) 精神,為(wei) 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區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出路,被譽為(wei) “當代愚公”。
圖為(wei) 中國畫作品《朱昌國——黔西南州興(xing) 義(yi) 市則戎鄉(xiang) 冷洞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作者龍康華
“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朱昌國,帶領全村炸石造地、修水池、造水田、修路、種植金銀花、開辦加工廠,把昔日的“石旮旯”,變成了今日的“米糧川”。在國家扶貧開發政策的引導下,打了一場冷洞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漂亮仗”。
展出作品風格迥異,主題昂揚向上,都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時代楷模”在藝術家的筆墨下散發無限光芒,展覽有利於(yu) 全社會(hui) 形成學習(xi) “時代楷模”的濃厚氛圍,激勵著人民群眾(zhong) 弘揚“時代楷模”精神,特別是對激勵年輕一代擔當作為(wei) 、艱苦奮鬥發揮了積極作用。(新利平台 記者/許娜 作品圖片拍攝於(yu) 展覽現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