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韓書力:我眼中的拉薩傳統建築

發布時間: 2021-08-06 20:45: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近日,西藏自治區美術家協會(hui) 原主席韓書(shu) 力在“生長中的古城— —古城保護與(yu) 文旅創新論壇”上講述了他與(yu) 拉薩傳(chuan) 統建築的緣分。


圖為(wei) 韓書(shu) 力在古城保護與(yu) 文旅創新論壇上發言 攝影:冉文娟

  大昭寺:具有獨特地域民族魅力的審美景觀

  40多年前,韓書(shu) 力與(yu) 北京畫家龔鐵第一次來到古城拉薩,接待單位叮囑他們(men) 好好休息。由於(yu) 無法抗拒這座古老建築那種神秘感的誘惑,無法抗拒色彩、線條交響出的美感的誘惑,疑惑與(yu) 好奇心驅使他們(men) 身不由己地走向湛藍晴空下熠熠生輝的大昭寺。


資料圖:格西拉讓巴考試期間的大昭寺 攝影:趙耀

  “古雅滄桑的唐代銅像、南亞(ya) 風格的廊柱、飛簷木刻、浮雕藻井,均是建築經典,讓我們(men) 有可能在千餘(yu) 年的時光中盡興(xing) 遨遊,學習(xi) 領悟,多元一體(ti) 下具有獨特地域民族魅力的審美景觀。”對於(yu) 初見大昭寺建築魅力時的感受,韓書(shu) 力至今仍記憶猶新。

  布達拉宮:第三極上的人文金字塔

  當時韓書(shu) 力的工作單位是西藏革命展覽館,展廳在布達拉宮牆南,食堂宿舍在宮牆北,抬頭便可見布達布宮高聳雲(yun) 端的宏偉(wei) 建築。那時布宮尚未開放,而從(cong) 四麵八方觀察與(yu) 描繪布宮便是本地及外來畫家的不二選擇。


圖為(wei) 布達拉宮 攝影:趙耀

  “這座曆時千年陸續建成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從(cong) 功能和審美意義(yi) 上講,達到了傳(chuan) 山借勢、堅固偉(wei) 岸,在變化與(yu) 不對稱中獲得了穩定平衡,象征性與(yu) 實用性完美融合。近瞻遠觀,均可稱得上第三極上的人文金字塔。”韓書(shu) 力稱讚說。

  1980年夏季,以全國壁畫展為(wei) 契機,韓書(shu) 力有機會(hui) 每天爬上爬下到布宮議事大殿堂,以1:1的比例認真臨(lin) 摹300年前的著名壁畫。他坦言那段時光,猶如進了藏畫強化培訓班,獲益匪淺。


圖為(wei) 布達拉宮和大昭寺 攝影:趙耀

  “似乎也隻有在這個(ge) 階段,粗礫的巨石,溫潤的白馬草,白珊瑚般的牆體(ti) ,工勾密染的壁畫,高大精美的靈塔,總走不到頭的石台階,及無論在日光或月光下永遠閃爍著輝燦光芒的金頂,才算構成了畫家心中那座完整意義(yi) 上的布達拉宮,並領會(hui) 到天上宮闕的意境的精妙。”韓書(shu) 力讚歎道。

  羅布林卡:隱匿於(yu) 茂密園林中的宮殿

  1978年春,為(wei) 迎接“第五屆全國美展”,西藏自治區文化廳組織全區十幾名各族畫家進駐羅布林卡北門內(nei) 的達旦明久頗章,創作參展作品,對於(yu) 韓書(shu) 力而言是一個(ge) 難得的機會(hui) 。


圖為(wei) 羅布林卡 攝影:趙耀

  這座隱匿於(yu) 茂密園林中的宮殿,上下兩(liang) 層設計精巧別致,漢白玉石欄,核桃木地板,南北通透的玻璃窗和滿牆滿壁的點染,勾畫著的高原勝跡。壁畫環繞四壁,極為(wei) 養(yang) 心養(yang) 眼。

  “記得拉薩那時少有供電,屋頂懸掛著枝形西洋燈,從(cong) 沒亮過,畫友們(men) 隻能遵從(cong) 農(nong) 耕作息,早上常常是被花木間的鳥叫聲吵醒的,正是在這樣安靜舒適的空間裏,學習(xi) 班的畫友們(men) 先後完成了《賽犛牛》、《進軍(jun) 路上》、《毛主席派人來》等在全國畫展上獲獎的作品,也算是沒有辜負43年前這片高原仙境的加持。”韓書(shu) 力回憶著那段難忘的歲月。


圖為(wei) 羅布林卡 攝影:趙耀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加大了西藏文物保護力度,僅(jin) “十三五”期間,國家就投入21.8億(yi) 元,用於(yu) 213個(ge) 西藏文物保護項目,數量創下曆史新高、保護類型多、覆蓋麵更廣。如今,大昭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一直受到悉心照拂的古老建築群,正在新時代裏煥發著新的魅力。(新利平台 綜合/趙耀)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