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曆史悠久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我們(men) 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men) 悠久的曆史是各民族共同書(shu) 寫(xie) 的。我們(men) 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men) 偉(wei) 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wei) 大祖國的曆史。
孫中山先生曾指出:“中國是一個(ge) 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曆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men) 能作為(wei) 一個(ge) 國家而被保存下來。”在曆史的長河中,各族兒(er) 女譜寫(xie) 的熱愛祖國、民族團結的佳話,史不絕書(shu) ,世代相傳(chuan) ,融匯為(wei) 照亮時代的寶貴傳(chuan) 統。
從(cong) 南北朝嶺南冼氏夫人平叛,到明朝廣西瓦氏夫人年近花甲率兵抗倭;從(cong) 清朝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落萬(wan) 裏東(dong) 歸,到錫伯族等萬(wan) 裏西戍新疆;從(cong) 內(nei) 蒙古草原母親(qin) 收養(yang) 上海等地的“三千孤兒(er) ”,到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得解放;從(cong) 汶川地震中各地誌願者趕赴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wei) 救援同胞奔走,到全國各族兒(er) 女為(wei) 抗擊新冠疫情共同努力……
千百年來,各民族文化上兼收並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qin) 近,精神上追求團結統一,促使各民族團結融合,聚為(wei) 一體(ti) 。正因如此,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古老大國的文明延綿不斷,民族眾(zhong) 多而國家長期統一;近現代曆經磨難、衝(chong) 擊、挑戰卻沒有分崩離析,反而實現空前的團結統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指出:“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牽、團結奮進,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榮光。”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這是全體(ti) 中華兒(er) 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
從(cong)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團結起來”的偉(wei) 大號召,到推動民族區域自治走上法治化軌道;從(cong) “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到“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ge) 中國人的夢”;從(cong)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民族不能落下”,到“把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作為(wei) 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
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國北疆、西南邊陲,民族地區麵貌日新月異、少數民族群眾(zhong) 生活蒸蒸日上。在中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滄桑巨變背後,正是一個(ge) 國家走向複興(xing) 的光輝曆程。共同的夢想、共同的成就,使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對偉(wei) 大祖國的自豪感極大增強。
凝聚團結偉(wei) 力,鑄就偉(wei) 大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共同努力奮鬥。展望未來,信心與(yu) 雄心同在,藍圖與(yu) 夢想共存。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必將譜寫(xie) 更加壯美的篇章。(新利平台 文/孫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