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shu) 上簽字,戰敗者乘船遠去,英勇悲壯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結束,中國人民舉(ju) 國同慶。14年抗日戰爭(zheng) ,成為(wei) 一個(ge) 民族永誌不忘的“國家記憶”。
那是一段無比艱難的曆程。從(cong) “戰鬥到最後一刻”的南京保衛戰,到“不惜用生命填進火海”的台兒(er) 莊血戰;從(cong) “打完子彈就上刺刀衝(chong) 鋒”的平型關(guan) 大捷,到“以血肉之軀消滅精良裝備”的百團大戰……中國人民以3500多萬(wan) 軍(jun) 民傷(shang) 亡的慘重代價(jia) ,為(wei) 民族爭(zheng) 取獨立,為(wei) 世界守衛和平。
那是一場血與(yu) 火、生與(yu) 死的淬煉。從(cong) 楊靖宇、趙一曼、左權、彭雪楓,到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從(cong) 東(dong) 北抗聯“八女投江”、八路軍(jun) “狼牙山五壯士”,到四行倉(cang) 庫“八百壯士”、緬北中國遠征軍(jun) ……千千萬(wan) 萬(wan) 英雄的中華兒(er) 女,國難當頭之際挺起民族的脊梁,宣示著中華民族的血性與(yu) 尊嚴(yan) 。
在相當長的歲月裏,中國獨力支撐著東(dong) 方戰場的局麵。作為(wei)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dong) 方主戰場,中國抗戰牽製和阻擊了日本的主要兵力,遏製了日本的“北進”圖謀和“南進”野心。不僅(jin) 支持了英美繼續貫徹其“先歐後亞(ya) ”戰略,而且是東(dong) 亞(ya) 和太平洋戰場能夠轉入戰略反攻的重要原因。
我們(men) 應該歡慶,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3500多萬(wan) 人傷(shang) 亡的巨大犧牲,曾經望穿秋水的勝利終於(yu) 成為(wei) 現實,勝利如此艱苦卓絕。我們(men) 也應該驕傲,從(cong) 法國的諾曼底海灘到太平洋上的中途島,從(cong) 蘇聯的庫爾斯克到美國的珍珠港,從(cong) 埃及的阿拉曼到中國的台兒(er) 莊……善良的人們(men) 站在同一戰壕,正義(yi) 從(cong) 來顛撲不破。我們(men) 更應該銘記,那些“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那些不甘屈辱共赴國難的中華兒(er) 女,犧牲如此壯懷激烈。
這一場血與(yu) 火的洗禮,生與(yu) 死的集體(ti) 記憶,激發了中華民族“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wei) 大的抗戰精神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災難中生長開花,融匯於(yu) 我們(men) 的生命與(yu) 靈魂之上,沉澱為(wei) 中華民族最珍貴的精神內(nei) 核,成為(wei) 我們(men) 前進道路中不竭的力量之源。
這段曆史殘酷悲壯,刻骨銘心。日本侵略者肆意屠殺中國軍(jun) 民,強行擄掠勞工,蹂躪和摧殘婦女,進行細菌戰和化學戰,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等一係列滅絕人性的慘案,罪行罄竹難書(shu) 。但是,中國人從(cong) 來都是溫良和寬容的:戰後,中國人民收留了2800多名被遺棄在中國的日本孩子;將東(dong) 北大部分日僑(qiao) 與(yu) 俘虜集中在葫蘆島進行遣返,總人數超過100萬(wan) ;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用人性的善良將昔日的“戰爭(zheng) 狂魔”改造成“和平衛士”……
中國人民飽受苦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卻以寬闊的胸襟,理智地將日本軍(jun) 國主義(yi) 的罪惡與(yu) 日本人民分開,正確看待一個(ge) 曾經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國家,對慘遭戰爭(zheng) 迫害的中國人來說,絕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正因為(wei) 如此,才更加清晰地展現出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和中華民族的品質,也更加真實地反映出中國人民對戰爭(zheng) 與(yu) 和平的忖量。
親(qin) 身目擊南京大屠殺的德國人約翰·拉貝曾說過,“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沒有曆史的時代是膚淺的,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76年過去了,我們(men) 用鮮血和換來的勝利,用生命鑄就的和平是否堅實?戰後的70多年裏,日本右翼組織連續修改曆史教科書(shu) ,刪除戰爭(zheng) 罪行;首相及內(nei) 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為(wei) 甲級戰犯招魂;妄圖修改和平憲法、強行解禁集體(ti) 自衛權……否認罪惡曆史的思想芽苗一直伺機而動,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麵不斷遭到威脅。
然而,曆史不會(hui) 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hui) 因巧舌抵賴而消失,墨寫(xie) 的謊言掩不住血寫(xie) 的事實。戰爭(zheng) 的勝利成果,和平的來之不易,人類的公平正義(yi) ,決(jue) 不允許任何人踐踏。有良知的人們(men) 堅信:如果光明一往無前,黑暗必然望而卻步。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強調,“隻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隻有人人都記取戰爭(zheng) 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忘記曆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我們(men) 回憶曆史,慶祝勝利,不是為(wei) 了延續仇恨,而是為(wei) 了守望和平。(新利平台 文/孫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