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天空充滿向往。中華大地上誕生過諸如肋生雙翅飛天、禦風而行等許多奇幻神話。這些浪漫的夢想,一代又一代地融進了中華民族的基因中。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多優(you) 秀人才投身到了航空研發中,攻堅克難,勇於(yu) 創新,在多領域自主研發一係列產(chan) 品,取得累累碩果。從(cong) 開國大典時“飛機不夠再飛一遍”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空戰機翱翔、傲視蒼穹,從(cong)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雅克-18型初級教練機首飛成功到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liang) 棲飛機“鯤龍”AG600馭風入海、踏浪騰空,從(cong) 首個(ge) 實現規模化運營的商用飛機“新舟”到C919大型客機成功實現首飛,開啟中國民航新時代……中國航空工業(ye) 白手起家,實現從(cong) 落後向領跑邁進,同時也不斷地融入到了世界航空產(chan) 業(ye) 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高度關(guan) 心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e) 的發展,曾在不同場合表示中國始終致力於(yu) 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航空航天科技發展。9月6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向第32屆國際航空科學大會(hui) 致賀中再次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曆深刻的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航空科技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開展全球航空科技合作十分必要、大有前途。希望本屆大會(hui) 為(wei) 促進全球航空科技合作發揮積極作用,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科技為(wei) 人類賦能,合作是關(guan) 鍵。近一年多來,由於(yu)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航空運輸業(ye) 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chong) 擊,迫切需要航空科技領域加強高水平開放合作,貢獻高質量創新成果。據悉,中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103個(ge) 國家簽署了航空運輸協定,與(yu) 其中53個(ge) 國家保持通航,與(yu) 沿線國家的航班量占到我國航班總量的65.9%,為(wei) “一帶一路”合作架起空中橋梁,特別是在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中歐“空中絲(si) 綢之路”承擔起“空中生命之路”的重任。
不拒眾(zhong) 流,方為(wei) 江海,開放合作,才能共創美好未來。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放眼現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方興(xing) 未艾,各國都是休戚與(yu) 共的命運共同體(ti) 。
立足新時代,中國深耕航空科技領域,堅持合作共贏,以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注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中國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高度,積極倡議開展全球航空科技合作,彰顯了中國與(yu) 國際科學界充分合作的理念和氣度。
展望未來,隨著中國堅持開放合作“助航”,積極對外交流,必將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科技成果,為(wei) 增進各國人民福祉、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不斷作出新的貢獻。(新利平台 文/王茜 圖/許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