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賢師,照亮前行的燈塔

發布時間:2021-09-10 10:28: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在第37個(ge) 教師節來臨(lin) 之際,駐守在中尼邊境的西藏樟木口岸聶拉木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聶拉木邊檢站)的移民管理警察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向老師警嫂、身邊的民警師傅和幾代聶拉木邊檢典型楷模致敬,並以他們(men) 為(wei) 前行力量和榜樣,堅定戍邊信心,守護好國門安全。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情,就是跋山涉水去“樟木”看你

  “忠誠印日月,浩然存天地”,這是駐守在中尼邊境西藏樟木口岸的戍邊民警薛鵬飛日記本扉頁的文字。他的愛人孫翠迪在老家甘肅是一名人民教師。

  部隊轉隸前,薛鵬飛在西藏聶拉木邊檢站服役11年。轉改後,懷著對警營的那份深深的眷戀,他脫下橄欖綠穿上藏青藍,繼續選擇駐守在祖國西南邊陲,堅守國門。用他自己的話說:“軍(jun) 裝和警服都是頭頂國徽為(wei) 國盡忠,這樣的人生才充滿意義(yi) !”


圖為(wei) 薛鵬飛正迎接愛人和孩子回單位裏 攝影:尼瑪雲(yun) 丹

  因為(wei) 工作緣故,薛鵬飛一家長期兩(liang) 地分居,聚少離多,加之平日工作繁忙,夫妻交流溝通不深入、不及時,也曾產(chan) 生過小矛盾。薛鵬飛說:“我對我的選擇不後悔,以後我的孩子知道自己的父親(qin) 是守護國門、守衛邊疆的人,他會(hui) 為(wei) 我感到驕傲的。”

  可承擔家庭所有重負的孫翠迪時常感受一個(ge) 普通女人的憂慮:家庭的重擔、子女入學的壓力、父母年邁的身體(ti) 狀況……起初她難以理解丈夫的選擇。今年,反映聶拉木邊檢人在地震6年以來堅守樟木的微電影《樟木,樟木!》發布,在觀看影片後,孫翠迪似乎明白了。小兩(liang) 口的關(guan) 係緩和了。

  今年過年,孫翠迪帶著剛3歲的孩子來單位探親(qin) ,這是薛鵬飛全家首次在祖國邊疆團聚。然而這是一趟無比艱辛的探親(qin) 之路:先後要坐3個(ge) 多小時的飛機、3個(ge) 小時的火車、10多個(ge) 小時的汽車才能到達,途中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2座。路途遙遠,孫翠迪和孩子因暈車和高反,膽汁苦水都吐出來了,到了樟木隻能從(cong) 車裏被攙扶下來。

  薛鵬飛說:“我時常覺得自己非常幸運,也很幸福,因為(wei) 上蒼賜予了我如此美麗(li) 賢惠的妻子。”孫翠迪說:“我理解他很忙,所以不願意再給他‘添亂(luan) ’。我也已經習(xi) 慣了,既然嫁給了他,就要為(wei) 他守住‘大後方’,讓他安安心心地守住國門,守住我們(men) 把這個(ge) 當成故鄉(xiang) 的地方。”

  在這綿長的邊境線上,不光是薛鵬飛一家三口,還有很多像薛鵬飛一家這樣的民警家庭,為(wei) 了祖國的邊防事業(ye) “舍小家、為(wei) 大家”,隻為(wei) 身後萬(wan) 家燈火,人民的祥和,社會(hui) 的安居樂(le) 業(ye) 。

  從(cong) 青銅到大師需要多久,我在“他”那裏找到了答案

  李東(dong) 洪今年6月從(cong) 警校畢業(ye) ,被組織分配到了位於(yu) 祖國西南邊陲的西藏樟木口岸聶拉木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和很多新警一樣,剛剛工作的李東(dong) 洪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和迷茫。好在不久後就遇到了他的師傅——劉華強。“小李,你要盡快的融入到我們(men) 這個(ge) 集體(ti) 中來,不然工作起來很吃力的……”這是劉華強經常說的話。


圖為(wei) 劉華強(右)正在指導新警李東(dong) 洪進行邊檢業(ye) 務學習(xi) 攝影:尼瑪雲(yun) 丹

  有一次在勤務工作完後,李東(dong) 洪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倦,覺得自己年紀輕輕就守在深山老林裏,連個(ge) 像樣的飯館都沒有,有時還停水、停電,洗漱都成大問題,讀警校可不是為(wei) 了在這麽(me) 一個(ge) 地方堅守啊,於(yu) 是他去找劉華強訴苦。劉華強給他講了一個(ge) 故事:“2018年部隊轉改,我脫下了伴隨自己16年的軍(jun) 裝,本可以拿著一筆豐(feng) 厚的複原費和家人團圓,享受天倫(lun) 之樂(le) 。但最後填報誌願的時候,我選擇繼續堅守國門。我想著再多的錢都有花完的時候,但是離開了樟木,離開了友誼橋,我就永遠失去組織了。”

  這番話深深打動了李東(dong) 洪。此後的每一天,劉華強都會(hui) 利用工作之餘(yu) ,詳細地從(cong) 防護服穿脫、車輛查驗、護照錄入與(yu) 核對、口岸區域管理……對李東(dong) 洪進行全麵的指導和幫助,李東(dong) 洪說:“曾經我一直在找尋老戍邊民警工作遊刃有餘(yu) 的捷徑,但我現在明白了,戍邊的日子並沒有捷徑,得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紮實工作和勤奮努力。我相信多年以後,我一定會(hui) 像劉師傅那樣,在祖國的國門口岸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戍邊民警,謝謝劉師傅帶我走上了從(cong) 青銅到大師的道路。”

  戍邊的歲月,我們(men) 想對生命的恩師們(men) 說

  在聶拉木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這個(ge) 大家庭中,絕大數民警來自全國五湖四海,很多人最初是懷著參軍(jun) 夢來到了位於(yu) 中尼邊境的西藏樟木口岸。民警們(men) 駐守的小鎮樟木,以波曲河水為(wei) 界,友誼橋跨越兩(liang) 岸築起中尼友誼通道。長期以來,全體(ti) 民警與(yu) 界碑如影隨形,與(yu) 國門寸步不離,不論是繁華時期的“小香港”樟木、地震時期滿目瘡痍的樟木,還是現在處於(yu) 疫情防控一線的樟木,他們(men) 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陣地。


圖為(wei) 友誼橋執勤點全體(ti) 民警在界碑前對自己的恩師“表白” 攝影:尼瑪雲(yun) 丹

  一代又一代聶拉木邊檢人舍棄常人所擁有的、放棄常人所享受的,紮根雪域高原,矢誌艱苦奮鬥,傳(chuan) 承“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先後湧現了全國邊海防先進工作者陳國靜、救人英雄張高勇、全國公安係統抗擊疫情先進個(ge) 人紮西頓珠等先進個(ge) 人。在教師節來臨(lin) 前,民警們(men) 到站史館和界碑前向前輩致敬和學習(xi) ,同時也將學習(xi) 活動作為(wei) 黨(dang) 史教育的一次生動實踐,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走深走實,增強廣大戍邊民警使命意識,激勵大家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衝(chong) 鋒在工作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移民警察職業(ye) 精神。(新利平台 通訊員/李東(dong) 洪 薛鵬飛 尼瑪雲(yun) 丹)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