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專家談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廉湘民: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始終是最優選項

發布時間:2021-09-12 11:17: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回望曆史,作為(wei) 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的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從(cong) 各個(ge) 領域為(wei)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文成公主入藏,促進當地農(nong) 業(ye) 、文化、醫藥、天文曆法、建築等發展,薩迦班智達與(yu) 闊端在涼州會(hui) 談中體(ti) 現宏觀大局,民國時期的八廓街上活躍著來自北京、西安的商人……如今,曾留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曆史印記的茶馬古道、唐蕃古道已成為(wei) 遙遠的記憶,由鐵路、公路、空中航線等構建起的立體(ti) 化交通網絡,不斷拉近西藏與(yu) 祖國各地的交流,也為(wei) 人們(men) 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接續在雪域高原上演。


圖為(wei)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研究員廉湘民 攝影:姚浩然

  “我曾經調研過四川省廣漢市一家佛像鑄造企業(ye) ,負責人來自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工人多數是西藏自治區的各族農(nong) 牧民。他們(men) 在以漢族為(wei) 主的區域生活工作,使用當地學習(xi) 到的技術手段來生產(chan) ,出售產(chan) 品給各地消費者。在這個(ge) 過程中,他們(men) 適應當地環境,學習(xi) 技術,接觸不同民族和地區的人,獲得比放牧務農(nong) 更多的收入,已經很好融入當地的生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研究員廉湘民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同時,他發現,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頻繁的地方,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精神生活也更加豐(feng) 富多彩,更加健康。“例如,在西藏,老百姓掙錢後不會(hui) 再將絕大部分投放到寺廟裏,而是用於(yu) 學習(xi) 現代技能和知識,更多接觸現代科技,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廉湘民講述的故事,隻是他在實地調研工作中見到的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案例中很小的一個(ge)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8月27日至28日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在講話中強調,“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廉湘民表示,中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共同繁榮、共享成果的生動局麵,離不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貫穿在生產(chan) 生活全過程,一定會(hui) 逐漸實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hui) 、心理等方麵的全方位嵌入。

  廉湘民認為(wei) ,中華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然形成,自古以來就有“大一統”的傳(chuan) 統,各族人民以統一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為(wei) 榮,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始終是最優(you) 選項。即使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帝國主義(yi) 者千方百計想分裂我們(men) 國家,但始終沒有得逞,也無法得逞。他表示,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各族群眾(zhong) 會(hui) 更加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xi) 、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黨(dang) 中央的領導下,團結一心,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