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網評:從數字經濟特點,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10-24 18:49:00來源: 新利平台

  10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wei) 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zheng) 格局的關(guan) 鍵力量。

  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shu) (2021)》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為(wei) 38.6%,目前位居世界第二。

  數字經濟,是指以數據資源作為(wei) 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wei) 重要載體(ti) 、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wei) 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you) 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係列經濟活動。這是國家統計局的《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chan) 業(ye) 統計分類(2021)》中的定義(yi) 。數字經濟,在技術層麵,包括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xing) 技術;在應用層麵,“新零售”“新製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從(cong) 宏觀上看,數字經濟有鮮明的特點。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快。數字經濟本身就是一種速度型經濟,以光速傳(chuan) 輸信息,以接近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數字經濟突破了地域界限和時間約束,經濟往來,信息傳(chuan) 遞,便捷高效,把地球變成“地球村”。《白皮書(shu) 》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增速達到GDP增速3倍以上,成為(wei) 穩定經濟增長的關(guan) 鍵動力。地方上,已有廣東(dong) 、江蘇、山東(dong) 等13個(ge) 省市數字經濟規模超過1萬(wan) 億(yi) 元;北京、上海數字經濟GDP占比超過50%。

  數字經濟輻射範圍廣。隨著數字技術創新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深入融入經濟社會(hui) 全領域全過程。以移動互聯網為(wei) 例:移動互聯網新聞資訊、網絡文學、遊戲、直播、視頻、數字音樂(le) 、網上社區、內(nei) 容搜索、地圖導航等等。從(cong) 數字政府到數字鄉(xiang) 村;從(cong) 計算機行業(ye) 到通信行業(ye) ;從(cong) 互聯網行業(ye) 到軟硬件一體(ti) 化行業(ye) ……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麵麵都扮演著舉(ju) 足輕重的角色。作為(wei) 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正成為(wei) 傳(chuan) 統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也成為(wei) 全球新一輪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的製高點。

  數字經濟影響程度深。我們(men) 正身處一個(ge) 變革的數字時代,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人類社會(hui) 從(cong) “人人互聯”到“萬(wan) 物互聯”發生“數字蝶變”。數字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生態化深度重構經濟社會(hui) 形態與(yu) 城市治理形態,正在滲入我們(men) 的生活,深度影響每一個(ge) 人生活方式。我們(men) 花錢的速度變快了,眼睛使用率提高了,空間距離縮短了,生活節奏更快了,監控多了幹壞事的少了,播客多了外貌協會(hui) 的隊伍也壯大了,網絡軟件發達了線上消遣種類多了,外賣多了人的味覺越發挑剔了,流量多了打電話的人少了,APP多了人工服務少了,手機功能越多了人心越孤獨了……數字經濟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組織方式、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也提升了人類的生產(chan) 效率和交易效率,從(cong) 我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改變著我們(men)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在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恢複生產(chan) 生活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cong) 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到打造5G、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基建,再到“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you) 勢”……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構建了既有頂層設計又有具體(ti) 舉(ju) 措的政策體(ti) 係,擘畫了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生動圖景。未來我國數字經濟將會(hui) 進入更深入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新利平台 文/仁欽)

(責編: 姚浩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