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中國,是有擔當的朋友

發布時間: 2021-10-26 18:46:00 來源: 新利平台

  “中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心中有著特殊地位,因為(wei) 中國是有擔當的朋友。” 埃及前駐華大使阿裏·希夫尼如此評價(jia) 中國,這無疑是對我6最大的肯定和褒獎。

  50年前,第26屆聯合國大會(hui) 以壓倒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jue) 議,決(jue) 定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那一刻,聯合國大會(hui) 廳內(nei) 掌聲、歌聲、歡呼聲交匯在一起,經久不息。

  曆史,不會(hui) 忘記這樣的一幕。非洲和阿拉伯朋友們(men) 一道,堅定投票讚成新中國恢複聯合國席位。作為(wei) 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複,讓聯合國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切實增強,讓世界和平正義(yi) 的力量空前壯大。中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代表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心願所在、力量所在。中國,沒有忘記這樣的情誼,那些真正的朋友,我們(men) 一直記在心間。

  50年來,不論中國自身發展水平高低、處於(yu) 何種發展階段,中國領導人始終放眼全球,倡導合作發展、共同發展,尤其是將推動發展中國家發展放在突出位置。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克服重重困難援建的坦讚鐵路貫通東(dong) 非和中南非,有力推動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如今, “一帶一路”已經成為(wei) 中國鋪設的麵向未來的新道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是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目前已有141個(ge) 國家和包括19個(ge) 聯合國機構在內(nei) 的32個(ge) 國際組織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guan) 國家760萬(wan) 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wan) 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參與(yu) 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得益於(yu) 共建“一帶一路”,許多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工業(ye) 化水平提升,經濟韌性增強,“一帶一路”為(wei) 發展中國家增添了新動能。

  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wei) 解決(jue) 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的首選戰略措施。如今,中國雜交水稻已在亞(ya) 洲、非洲、美洲的數十個(ge) 國家和地區推廣種植,年種植麵積達800萬(wan) 公頃,年增產(chan) 稻穀可多養(yang) 活數千萬(wan) 人。與(yu) 此同時,中國積極參與(yu) 國際農(nong) 業(ye) 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內(nei) 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推動國際糧農(nong) 治理,促進全球糧食安全。

  自1956年向埃及提供援助以來,中國對非洲援助已有65周年。中國已經向53個(ge) 非洲國家和非盟等5個(ge) 區域組織提供各領域經濟技術援助,共計實施了2500多個(ge) 援助項目。其中包括130多個(ge) 醫院和診所,170多所學校,45個(ge) 體(ti) 育場館,300多個(ge) 農(nong) 業(ye) 合作項目,以及一大批鐵路公路,橋梁機場電力等基礎設施,派出援外專(zhuan) 家26萬(wan) 多人次,為(wei) 非洲當地培養(yang) 了60多萬(wan) 人才,向非洲48國派遣醫療隊隊員2.1萬(wan) 人次,提供了2.2億(yi) 人次醫療服務。

  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從(cong) 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率先同各方分享疫情信息、交流抗疫經驗,率先向各國大批量提供抗疫物資,率先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提供疫苗幫助,率先對外派遣醫療專(zhuan) 家組。中國已向150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物資援助,向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出口防疫物資,向世界提供超過15億(yi) 劑新冠疫苗、3200多億(yi) 隻口罩、39億(yi) 件防護服、56億(yi) 人份檢測試劑盒……中國成為(wei) 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有力推動建立全球免疫屏障。

  大道不孤,德必有鄰。中國一直以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向朋友證明,中國恢複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也是發展中國家的勝利,更是世界正義(yi) 力量的勝利。放眼未來,中國將繼續展現大國擔當,貢獻中國力量,攜手各國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新利平台 文/孫健)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