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11月6日上午11點,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色尼區羅布熱堆中路的一家廣告店裏,白瑪赤列和他的員工正忙著給顧客設計廣告牌、複印資料。
街對麵二樓的一間屋子裏,還有他的另一家公司需要兼顧。從(cong) 一台電腦、一台複印機,到現在經營兩(liang) 家公司、年營收近百萬(wan) 、助力更多牧民“找工作”,白瑪赤列用自己的創業(ye) 經曆告訴許多人:隻要努力肯幹,創業(ye) 也能實現人生價(jia) 值。
圖為(wei) 白瑪赤列在公司工作 攝影:王媛媛
說起自己的創業(ye) 經曆,白瑪赤列侃侃而談。2015年,從(cong)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後,他曾嚐試考公務員。
“沒考上,我就回老家色尼區達薩鄉(xiang) 幫著家裏放牛。那時候心情很沮喪(sang) ,覺得父母花了這麽(me) 多錢將我送出去讀書(shu) ,到頭來還是在放牛。”
2016年,他調整心態,在企業(ye) 工作。看到公司許多大學生工作幹得起勁,他越發覺得,自己出來幹也是一條很好的路。
白瑪赤列觀察發現,整個(ge) 那曲市區沒有一家藏族人經營的廣告店, 他想這或許是創業(ye) 的門路。“當時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政策很好,我申請了5萬(wan) 元的啟動資金。”於(yu) 是,2017年8月,路過羅布熱堆中路的人們(men) 會(hui) 發現,這裏多了一家廣告店。開門迎客後,白瑪赤列發現許多施工隊不會(hui) 整理資料,於(yu) 是又拓展了代理代辦的業(ye) 務。
打字、複印、製作廣告牌、橫幅……白瑪赤列的廣告店不僅(jin) 走上了正軌,也拓展了業(ye) 務。2018年,他又成立公司專(zhuan) 門做勞務派遣。通過從(cong) 朋友聊天中得知“勞務派遣”,再到人社部門了解政策,白瑪赤列迅速摸清了這裏麵的門道。
對接用工單位,尋找合適的人員派遣過去,白瑪赤列回憶起剛開始幹時異常辛苦。“尤其是那曲用工需求量比較大的6-9月,每天都在各處跑、各種對接。”
圖為(wei) 白瑪赤列介紹自己的勞務派遣公司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白瑪赤列的勞務派遣公司裏大家贈送的錦旗 攝影:王媛媛
創業(ye) 成功了要帶動就業(ye) ,白瑪赤列很清楚自己創業(ye) 成功的原因。“所以,要把每一批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帶好。他們(men) 能走出家門,去外麵打工,非常不容易,必須要做好服務管理工作。”為(wei) 此,白瑪赤列在招聘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同時也會(hui) 招聘大學生,便於(yu) 用工方與(yu) 工作方的溝通工作。
2021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白瑪赤列的公司開始往外省輸送勞務人員。“通過層層選拔,最終有15人前往深圳工廠上班,每月工資4500元。”
15個(ge) 人第一次去外省工作,白瑪赤列操心的事情更多了。有人吃不好、不習(xi) 慣沿海氣候,找到白瑪赤列說想要回來。“他們(men) 剛去,這些不適應都是正常的,我就安慰他們(men) ,說都走了那麽(me) 遠了,再適應一下,實在不行,再安排回家。”白瑪赤列還勸說這些走出羌塘的人,那麽(me) 多人不遠千裏來到那曲工作,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就不能學學他們(men) ,走出那曲到他們(men) 那裏工作。“最後,他們(men) 也堅持下來了,現在在深圳幹得特別好。”
最近白瑪赤列又在對接一個(ge) 10多人的短期用工需求。他告訴記者,像這樣的用工需求現在越來越多,許多牧民群眾(zhong) 也願意走出去,在城市裏“找工作”。“我們(men) 還在繼續了解學習(xi) 行業(ye) 政策法規,讓更多牧民群眾(zhong) 走出去找工作。”(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