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中國黃土高原的一個(ge) 小村莊生活多年,當時那裏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百姓生活也陷於(yu) 貧困。我那時就認識到,對自然的傷(shang) 害最終會(hui) 傷(shang) 及人類自己。”11月11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應邀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向亞(ya) 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hui) 發表主旨演講,句句真章、深入淺出表明,中國將馳而不息,為(wei) 全球綠色轉型作出貢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高度,為(wei) 推動新時代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作出一係列重要決(jue) 策部署,2012年,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2016年,《關(guan) 於(yu) 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審議通過;2018年,“生態文明”寫(xie) 入憲法;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可再生能源;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目標任務中提到,到2025年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持續減少……中國向綠色轉型的步伐明顯加快,黨(dang) 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中國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轉型之路絕非權宜之計,而是立足於(yu) 以人民為(wei) 中心、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以2020年為(wei) 例,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you) 良天數比例比2015年增長5.8個(ge) 百分點,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8.8%,全國地表水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由2015年的66%提高到2020年的83.4%,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了18.8%……隨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老百姓的幸福感逐年增強。一組組鏗鏘有力的數字,是肉眼可見的變化,也是交口稱讚的改善。全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不僅(jin) 是對中國百姓負責,更是堅定朝著構建亞(ya) 太命運共同體(ti) 目標邁進。
中國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轉型之路絕非權宜之策,而是立足於(yu) 國家生態安全、全球永續發展的正確抉擇。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力爭(zheng)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堅定、任務艱巨,這無疑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係統性變革。從(cong) 低碳、零碳到負碳技術的科研攻關(guan) ;從(cong) 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到普及;從(cong) 智能電網、儲(chu) 能、氫能等技術的研發到應用……以碳減排為(wei) 抓手,讓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始終。一大批能源領域的自主創新和先進技術引領產(chan) 業(ye) 升級、惠民利民,更走出國門、服務世界。中國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越走越寬闊、越走越長遠,所作所為(wei) 更是踐行著為(wei) 全球綠色轉型作出貢獻的錚錚誓言。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起揚帆正當時。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中國正向著可持續發展,全麵推進綠色轉型,共建亞(ya) 太命運共同體(ti) 的目標大步前進。未來,人類家園一定會(hui) 處處充盈著綠色!(新利平台 文/周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