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成功申辦2022冬奧會(hui) 開始,“科技冬奧”的理念就貫穿於(yu) 籌備工作的各個(ge) 方麵。
2021年2月、4月,北京冬奧會(hui) 籌備工作的37個(ge) 項目133項技術成果在“相約北京”雪上、冰上測試賽中落地應用;10月,“科技冬奧”重點專(zhuan) 項又有61個(ge) 項目、228項技術成果陸續測試應用;11月18日,北京冬奧組委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科技奧運成果應用。隨著《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全麵展開,北京冬奧會(hui) 不斷強化科技備戰,對重點項目進行逐一科技攻關(guan) ,新技術成果有力支撐冬奧會(hui) 籌備。
科技賦能冬奧,場館建設的科技創新成為(wei) 舉(ju) 辦冬奧會(hui) 的重要條件。國家遊泳中心由“水立方”轉為(wei) “冰立方”,20天內(nei) 可以完成“由水到冰”的場地轉換;首鋼滑雪大跳台可以實現不同比賽的賽道剖麵轉化;國家雪車雪橇賽道首次實現360度回旋彎道一次噴射成型;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將國家體(ti) 育場鳥巢建設成為(wei) 數字、低碳、智能體(ti) 育場館……北京冬奧會(hui) 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關(guan) 鍵技術新突破,支撐起冬奧場館的高質量建設。
科技賦能冬奧,新技術助力北京“低碳冬奧”。綠色、低碳、可持續成為(wei) 本屆冬奧會(hui) 的辦賽目標之一。為(wei) 實現北京冬奧會(hui) 碳中和目標,所有場館將實現100%綠電供應,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製冷係統的大規模應用使碳排放量接近於(yu) 零,這在奧運史上均屬於(yu) 首次;清潔能源車輛用車占比將達到85%,為(wei) 曆屆冬奧會(hui) 最高;境內(nei) 接力火炬將全部采用氫燃料,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氫燃料大巴車投入測試使用......北京冬奧會(hui) 通過科技創新,打造綠色低碳的冬奧盛會(hui) ,彰顯中國的責任和擔當。
科技賦能冬奧,“黑科技”保障疫情防控。科技力量有效地支撐了冬奧會(hui) 的防疫工作,一係列防疫科技創新成果加入運行“陣容”:霧化消毒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等投入使用、測試應用氣溶膠檢測、遠程遙控攝像係統實現媒體(ti) 記者跨空間采訪、在防疫重點環節有序推進多項重點技術成果實際應用……“安全辦奧”為(wei) 籌備工作帶來艱巨挑戰,北京冬奧會(hui) 通過科技創新,保障疫情防控整體(ti) 效果,保證冬奧賽事安全舉(ju) 辦。
北京冬奧會(hui) 將努力成為(wei) 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屆冬奧會(hui) 。5G信號覆蓋了所有場館和連接場館的道路;冬奧氣象預測係統,可實現“百米級、分鍾級”精準氣象預報;視頻會(hui) 議的遠程同聲傳(chuan) 譯功能,為(wei) 疫情下遠程國際會(hui) 議提供了新的解決(jue) 方案;自由視角能讓觀眾(zhong) 在屏幕上自由選擇觀賽角度、觀賽時刻……北京冬奧會(hui) 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助力冬奧籌辦各項工作,推動冬季運動可持續發展。
北京冬奧會(hui) 將是一場閃耀科技創新魅力的盛會(hui) ,是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盛會(hui) ,是一場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盛會(hui) ,更是一場承載著溫暖與(yu) 希望的盛會(hui) ,讓我們(men) 點燃心中的熱情,共同攜手,共赴冰雪之約,一起向未來!(新利平台 文/許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