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網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8年成就斐然

發布時間: 2021-11-21 20:26:00 來源: 新利平台

  1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習(xi) 近平強調,8年來,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統籌謀劃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wei) 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wei) 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wei) 重要基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

  今年是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八周年。8年來,在習(xi) 近平的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下,共建“一帶一路”從(cong) 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從(cong) 繪就一幅“大寫(xie) 意”到繪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已走出一條高質量建設和發展的光明大道。

  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國內(nei) 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國內(nei) 區域開放走實走深,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不同區域板塊對外開放各具地方特色。西北地區圍繞文化特色做文章,積極融入“絲(si) 綢之路經濟帶”;西南地區發揮區位優(you) 勢謀篇布局,雲(yun) 南位於(yu) 東(dong) 亞(ya) 、東(dong) 南亞(ya) 和南亞(ya) 的樞紐地帶,廣西借助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等合作平台,加大邊境口岸建設力度,擴大國際經貿合作交流,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內(nei) 陸地區借力中歐班列交通優(you) 勢,打造對外開放經濟高地;東(dong) 部沿海地區依托良好開放條件,通過對接“一帶一路”實現轉型升級;東(dong) 北地區打造向北開放窗口,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各區域開發開放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新格局。

  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了製度型開放,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製度型開放,是相對於(yu) 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而言的一種更深層次的開放,其本質是通過主動對接國際上通行的、慣例性的市場規則,形成同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相銜接的市場規則製度體(ti) 係。製度型開放標誌著我國擴大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ge) 新階段。截至目前,我國已與(yu) 140個(ge) 國家、32個(ge) 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與(yu) 日本、意大利等14國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有關(guan) 合作理念和主張寫(xie) 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ya) 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重要國際機製的成果文件。“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力、合作吸引力不斷釋放,“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

  共建“一帶一路”,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中國已與(yu)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方麵分享成功經驗、加強創新合作、促進互利共贏。共建“一帶一路”實踐證明,它是適應每個(ge) 參與(yu) 國家發展需求的合作平台。8年來,“一帶一路”已讓參與(yu) 其中的各國受益。從(cong) 歐盟到東(dong) 盟,從(cong) 傳(chuan) 統的基礎設施水力、電力項目到新興(xing) 的高鐵,從(cong) 斯裏蘭(lan) 卡港口城項目到印尼雅萬(wan) 高鐵作為(wei) “一帶一路”倡議的標誌性項目,從(cong) 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硬聯通”,到聯接兩(liang) 國人民友誼的“心聯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從(cong) 中獲得“實打實,沉甸甸”的碩果。

  未來,習(xi) 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指出要穩妥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這將為(wei) 沿線國家創造新的合作點。“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沿線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為(wei) 這些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帶一路”是繁榮之路,也是綠色之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途徑和實踐平台,也是深受世界歡迎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國際合作平台。“一帶一路”定會(hui) 不斷取得新成效,為(wei) 世界和平、繁榮與(yu) 穩定,更好造福各國人民,譜寫(xie) 互利合作共贏的新篇章。(新利平台 文/仁欽)

(責編: 歐帆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