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讓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奔向共同富裕

發布時間: 2021-11-28 22:28: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過去五年,西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消除。農(nong) 牧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達到14598元。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26.6萬(wan) 人從(cong) 山高路遠的苦寒之地搬遷到河穀城鎮安居樂(le) 業(ye) ......

  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君正在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開幕式上所作的報告中指出:西藏過去五年的奮鬥曆程和輝煌成就已載入史冊(ce) ,融入雪域高原每寸土地,鐫刻在各族人民的心中。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分組討論現場 攝影:王佳豪

  “以前的搶古村,是深度貧困村,我們(men) 通過‘四個(ge) 入股’‘六個(ge) 統一’的方式,2017年率先在改則縣實現整村脫貧。今年還帶動了全縣49個(ge) 村(居)進行牧區改革。”阿裏地區改則縣搶古村是西藏牧區改革試點的樣板。談及五年間家鄉(xiang) 變化時,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代表、“改革先鋒”、阿裏地區改則縣搶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尼瑪頓珠心裏止不住的高興(xing) 。“2018年,我們(men) 村實現了公路‘白’轉‘黑’,村民們(men) 走上了‘硬化路’;2019年新建了5個(ge) 飲用水標準的光伏水井,有效的緩解了牧民用水困難;2021年初,我們(men) 村用上了‘大網電’,結束了光伏發電的曆史;現在全村有70戶擁有無線網,縮小了‘城鄉(xiang) 數字差距’。在去年,入股合作社的社員戶均分紅就達到了66656元,人均分紅16135元。”

  王君正所作的報告中強調:西藏在未來五年,要加快發展高原生物產(chan) 業(ye) ,堅持穩糧、興(xing) 牧、強特色,深化農(nong) 牧業(ye) 供給側(ce) 改革;要建強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把千家萬(wan) 戶的小生產(chan) 與(yu) 千變萬(wan) 化的大市場有機聯結起來。


圖為(wei) 尼瑪頓珠(左二)在分組討論時發言 攝影:王佳豪

  這讓尼瑪頓珠對以後繼續帶領搶古村民深化改革、持續增收有了更大的信心。他說到:“未來,我們(men) 村將積極探索牧業(ye) 牲畜家庭牧場養(yang) 殖承包形式,推進草場流轉,積極開展剩餘(yu) 勞動力技能培訓,鼓勵外出務工增收,做好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改革‘後半篇’文章,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有效銜接。”

  “我是一個(ge) 夏爾巴人,我們(men) 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邊境小鎮——陳塘。曾經特殊的自然環境讓那裏非常的貧困。在我印象中,曾經的陳塘沒有公路,出一趟門就要走很遠的山路。沒有電,照明全靠煤油燈。”同為(wei) 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代表的邊巴回憶曾經的家鄉(xiang) 時,也頗有感慨。


圖為(wei) 邊巴身著夏爾巴人傳(chuan) 統服飾在分組討論現場 攝影:王佳豪

  邊巴的家鄉(xiang) 陳塘鎮位於(yu) 西藏日喀則市定結縣西南部的陳塘溝,是我國境內(nei) 夏爾巴人主要定居點之一,是單一的夏爾巴人的聚居地。過去,由於(yu) 地理閉塞,交通不便,進出陳塘鎮的所有物資,全靠人背畜馱。一度被人們(men) 稱為(wei) “中國最後一座陸路孤島”。

  “現在通了公路,也有了電。在2017年陳塘鎮列入自治區特色小城鎮示範點建設名錄。2019年1月,入選第七批中國曆史文化名鎮。現在,家家戶戶都吃上了‘旅遊飯’,錢袋子也鼓了起來,曾經貧困的生活一去不複返了。”談及現在的幸福生活時,邊巴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西藏邊境線長達4000多公裏,占全國陸地邊界的六分之一。在王君正所作的報告中指出:未來五年,要構建“邊民”生活有保障、致富有渠道、守邊有動力、發展有支撐的新格局。

  阿裏地區的劄達縣南鄰印度,西靠克什米爾地區。全縣總人口8454人,全部為(wei) 一線或二線“邊民”。2018年劄達縣全縣脫貧摘帽。在過去五年間,全縣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5萬(wan) 元,年均增長15.1%。 老百姓們(men) 過上了富裕、幸福的守邊生活。


圖為(wei) 陳代均在分組討論現場 攝影:王佳豪

  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代表、劄達縣縣委書(shu) 記陳代均說:“我們(men) 縣未來邊境鄉(xiang) 鎮、村居的發展思路是:繼續落實好邊民補助等惠民政策,實施邊境村鎮建設,推動抵邊搬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增加收入;鞏固群眾(zhong) 抵邊居住、生產(chan) 、放牧成果、健全邊境技防物防設施;實現各條通鄉(xiang) 道路黑化,建設中通道,解決(jue) 三個(ge) 鄉(xiang) 封山問題。爭(zheng) 取在接下來的五年內(nei) ,讓邊民的收入穩定增長,幸福感、獲得感、認同感更上一層樓。”(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王佳豪 趙耀)

(責編: 龍真多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