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春走基層|白朗巴頓的美日子

發布時間: 2022-01-29 15:57: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現在真的是就近就業(ye) ,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務工增收,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旺丹鄉(xiang) 桑巴村村民巴頓感慨地說。他依舊記得幾年前拮據貧困的日子,雖然除了照顧父母沒其他事情,但在生活上總會(hui) 出現這樣那樣的煩事兒(er) ,不僅(jin) 心累,還解決(jue) 不了問題。


圖為(wei) 巴頓在織卡墊 攝影:拉姆

  轉機,來源於(yu) 一個(ge) 對症貧困的精準“藥方”。2016年初,村裏致富帶頭人卓嘎回到桑巴村,在鄉(xiang) 政府的幫扶下,她和4名村民一起投資60萬(wan) 元資金,辦起的白朗縣旺丹鄉(xiang) 桑雄畜產(chan) 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落戶在了巴頓家門口。作為(wei) 一直想打工但沒法離鄉(xiang) 的村民之一,巴頓主動優(you) 先報名到合作社務工學習(xi) 。


圖為(wei) 白朗縣旺丹鄉(xiang) 桑雄畜產(chan) 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一角 攝影:拉姆

  “剛到合作社每天工資160元,一個(ge) 月下來就有小四千,一年收入妥妥的超3萬(wan) 元。”說話間,巴頓也沒有歇下手中的活計。穿杆結扣,勤勞的雙手一直忙碌著,在合作社6年多,他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卡墊織法、色彩以及紋樣。如今,卡墊接活都是以承包方式,往往供不應求,一家人住在裝修一新的藏式小院裏,妻子現在也在參加合作社新員工培訓,四個(ge) 孩子都進了公立學校讀書(shu) ,享受了義(yi) 務教育免費“三包”政策。


圖為(wei) 村民在合作社工作 攝影:拉姆


圖為(wei) 村民在合作社織卡墊 攝影:拉姆


圖為(wei) 村民在合作社織卡墊 攝影:拉姆


圖為(wei) 村民在合作社縫邦典 攝影:拉姆

  “現在的日子,過得美著呢!”巴頓的幸福生活,更是白朗縣旺丹鄉(xiang) 桑雄畜產(chan) 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務工村民生活轉變的一個(ge) 縮影。“民主改革使西藏社會(hui) 製度一步跨千年,脫貧攻堅讓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


圖為(wei) 卓嘎、白央母女 攝影;拉姆

  近期,白朗縣旺丹鄉(xiang) 桑巴村白瑪和女兒(er) 卓嘎、外孫女白央,不忘入黨(dang) 初心,始終踐行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弘揚和傳(chuan) 承傳(chuan) 統藏式編織技藝,成立白朗縣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帶領全村貧困戶決(jue) 勝脫貧攻堅奔小康的事跡在全區廣為(wei) 傳(chuan) 播,各級主流媒體(ti) 均有報道。


圖為(wei) 合作社手工卡墊成品 攝影:拉姆

  從(cong) 小受到作為(wei) 老黨(dang) 員的奶奶和媽媽的耳濡目染,白央至2014年高中畢業(ye) 以來始終堅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扶貧助困:教授患有先天性骨頭萎縮的旺加編製技藝,幫助他扛起家庭重擔;“4·25”地震為(wei) 災區群眾(zhong) 捐贈藏毯200餘(yu) 床,與(yu) 受災群眾(zhong) 共度難關(guan) ;挨家挨戶說服貧困群眾(zhong) 學習(xi) 編織技藝,改變他們(men) “等靠要”的懶散思想,帶領大家一起脫貧致富。

  除此之外,節慶節日走訪慰問貧困戶和孤寡老人,為(wei) 他們(men) 帶去生活必需品,用愛心善舉(ju) 匯聚強大正能量;自籌資金2.3萬(wan) 元,幫助村集體(ti) 修建文化廣場;寧願虧(kui) 損也要主動將自家合作社並入村集體(ti) 經濟,每年給群眾(zhong) 帶來5萬(wan) 元的分紅收益;帶領群眾(zhong) 一起外出考察學習(xi) ,教授大家市場調研和行情分析等技巧,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將致富“鑰匙”送到群眾(zhong) 手裏;主動與(yu) 貧困群眾(zhong) 建立產(chan) 銷對接機製和利益聯結機製,帶動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奔小康;給予貧困技工更加自由的工作時間和地點,方便他們(men) 照顧家庭。

  “白央為(wei) 村民做了很多事情,我們(men) 都很感激她,願意跟著她幹,跟著她,我學到了養(yang) 家糊口的技術。我們(men) 村現在各方麵變化都很大,大家生活富裕了、周圍環境整潔了、鄰裏矛盾也少了,這還多虧(kui) 了白央嘞。”以前在日喀則市當保姆今年26歲的合作社員工普尺笑著說。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要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共同致富才行,我不能不管鄉(xiang) 親(qin) 們(men) 啊……”,白央這樣說,同時也是這樣做的。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下一階段,白央計劃繼續擴大生產(chan) 規模,購置新機器,吸納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新利平台 記者/拉姆)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