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一二三四……”清晨,番號聲打破村子的寧靜,窗戶上的冰花也被“驚醒”融化。
這裏是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崗巴縣若木新村,位於(yu) 中印邊境,西藏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崗巴邊境派出所若木新村警務室坐落於(yu) 此,守護著村子裏僅(jin) 有的20戶邊民。
圖為(wei) 崗巴縣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大家期盼團圓的日子,但也有無法回家的民警團聚在邊境上。
“沒鹽了!咋辦?”“用醬油代替吧。”廚房裏民警何國華正在準備大家的早餐,因為(wei) 沒有湯圓,何國華就用圓圓的南瓜代替,卻在炒菜時發現沒有鹽了。警務室民警是輪流做飯,沒有調味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機智的他用醬油代替鹽,做了一道醬南瓜。
早餐後,太陽升起,陽光照進警務室,室內(nei) 的陽光棚逐漸升溫,一滴水滴落在沙發上,漸漸的,滴答聲出現在茶幾上、地板上、水杯裏,從(cong) 這裏走過就像行走在水簾洞裏。
“夜裏室內(nei) 和室外溫差太大,導致陽光棚頂結冰霜,經過陽光的照射,溫度升高,就會(hui) 變成水滴,一般會(hui) 滴1個(ge) 小時左右。”民警嘎色將桌上的物品移開,給電視機套上塑料袋,以免損壞。
“在這裏,過節最大的快樂(le) 就是做菜。”民警何國華和孫昕煜坐上開往崗巴縣城的車,準備去大采購一番。
圖為(wei) 流動的貨車超市
路上,一輛解放牌大貨車迎麵而來。
“這輛車是個(ge) 超市。”何國華指著這輛開往若木新村的解放牌大貨車說。據何國華介紹,因為(wei) 沒有超市,若木新村村民基本的生活物品都是靠這種流動的“貨車超市”供給。“貨車超市”會(hui) 不定時出現在村子裏,停留1、2個(ge) 小時後返回崗巴縣城。
這種特殊的貿易方式隻有生活在邊境的他們(men) 才知道有多便利。
遠處崗巴縣城的畫麵逐漸放大,何國華和孫昕煜把車停在了一家菜店前。
“今晚吃啥,要不先來兩(liang) 斤牛肉、兩(liang) 斤豬肉、一條魚……今天過節,給大家補補。”一進菜店,何國華就直奔肉食區,一邊選著菜,一邊和孫昕煜商量菜譜。
不一會(hui) 兒(er) ,一個(ge) 大泡沫箱子裏就裝滿了各種肉類蔬菜,因為(wei) 長期在高海拔地區生活,身體(ti) 缺乏維生素,所以營養(yang) 均衡很重要,蔬菜水果一定不能少。
圖為(wei) 何國華和孫昕煜滿載而歸
回到警務室時已是下午2點多,剛好趕上午飯,因為(wei) 海拔高,身體(ti) 反應慢,大腦接收身體(ti) 饑餓的信號也會(hui) 遲緩一點。
吃過午飯,民警嘎色和輔警普瓊穿上警服大衣,戴上手套、耳罩和大棉帽,全副武裝,準備去海拔5200多米的開魯拉山口執勤點,那裏的風能把石頭吹跑,也能把帳篷吹飛。
“上麵海拔高,大家都吃一塊奶渣。”上車前,普瓊給每個(ge) 人一塊奶渣,預防高反。
圖為(wei) 嘎色(右)和普瓊(左)在中印邊境的積雪上寫(xie) “中國”二字
圖為(wei) 嘎色在中印邊境的積雪上寫(xie) 下“中國”二字
去往執勤點的路並不容易,路上不少積雪,車輛也多次打滑。在下雪前,經驗豐(feng) 富的民警們(men) 會(hui) 提前在通往執勤點的路上擺上石頭堆做標記,以免在茫茫大雪中迷路。
雪山下,一個(ge) 長方形的集裝箱佇(zhu) 立在地平麵上,之前插在集裝箱上的國旗經過長期風吹日曬,已經褪色,邊邊角角也被風暴力撕破,普瓊兩(liang) 周前剛換了一麵新國旗。
到達執勤點的第一件事便是生爐子。
打開爐子上的水壺,由於(yu) 溫度太低,壺裏的水已經全部結冰,巡邊員次乍番多將準備好的柴火點燃放進爐子,一個(ge) 小時後,水才完全融化。
嘎色和普瓊拿著巡邏時的國旗,朝著踏查點走去,風把國旗吹得獵獵作響,一陣陣紅色波浪在嘎色頭頂翻湧,迎著風,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圖為(wei) 嘎色(左)和普瓊(右)在踏查點
到達踏查點,那裏有一個(ge) 由大小差不多的石頭壘起來、高50厘米左右的半圓形石堆,這就是他們(men) 踏查的避風港。普瓊手執國旗佇(zhu) 立在石頭上,嘎色拿出胸前的望遠鏡,觀察四周有無異樣。風不停地襲擾,但他們(men) 就像雕塑一樣,誓死捍衛著腳下的領土。
踏查完回到執勤點,爐子的暖氣已經充斥整個(ge) 集裝箱,大家圍坐在集裝箱裏,被風吹凍僵的大腦,漸漸緩了過來。次乍番多唱起了最愛的藏語歌,空靈的歌聲縈繞在每個(ge) 人耳旁,大家也齊聲高歌。
雪山下,動情的歌謠,響徹守護的國土。
圖為(wei) 大家一起包藏式包子
回到警務室,大家已經開始準備元宵節的晚飯,雖然不能回家團圓,但大家的儀(yi) 式感滿滿。普瓊將揉好的麵團放在桌上,擀皮、放餡、捏包子,幾位藏族民(輔)警熟練地包著藏式包子,來自四川的何國華和江蘇的孫昕煜是警務室名副其實的大廚,多年的烹飪經驗,讓他們(men) 什麽(me) 菜都能手到擒來。
剁椒魚頭、紅燒肉、幹鍋蝦、燉豬蹄、鹵雞爪、藏式包子……不一會(hui) 兒(er) ,這些硬菜便出現在餐桌上。大家圍坐在桌前,心照不宣地拿出手機,給家裏拍上一張照片、一段視頻。
圖為(wei) 大家一起吃飯
“藏族和漢族是一個(ge) 媽媽的女兒(er) ,我們(men) 的媽媽叫中國……”飯桌上,嘎色唱起了《一個(ge) 媽媽的女兒(er) 》,藏族和漢族民警隨著旋律一同拍手。
他們(men) 共同守護邊境的每一天都是團圓。(新利平台 通訊員/龍小鳳 記者/拉姆 圖片由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