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戶戶身著節日盛裝,全村老少齊聚田間地頭,駕駛著一輛輛彩色布條精心裝扮的拖拉機,在春日泥土的芳香裏一把把地播撒著希望的青稞種子……當春天的腳步慢慢踏上雪域高原之際,這是近日西藏田間地頭最常見的春耕場景。在西藏,最不缺乏的就是“儀(yi) 式感”,藏族群眾(zhong) 將一個(ge) 個(ge) “他人”看來習(xi) 以為(wei) 常的活動都當做隆重的“節日”,用屬於(yu) 藏民族特有的形式表達著對大自然的無比崇尚,對未來的滿滿希望。
春耕之際,是西藏農(nong) 牧民最忙碌的季節之一;春耕開犁,是雪域高原延續了千百年的傳(chuan) 統儀(yi) 式。在被譽為(wei) “西藏糧倉(cang) ”的日喀則,悠久的農(nong) 耕文明影響著現代人的勞作。日喀則的新年叫“農(nong) 事新年”,日喀則的“春種”之日叫“開耕節”,日喀則的“秋收”之時叫“望果節”,經驗豐(feng) 富的祖先像是為(wei) 這片土地設定了一個(ge) 個(ge) “鬧鍾”,提醒人們(men) 不負時光、辛勤勞動。但在以前的西藏,不到人口5%的農(nong) 奴主占有全部耕地牧場,95%以上的人世世代代為(wei) 農(nong) 奴。六十多年前,西藏率先在克鬆村進行民主改革,翻身的農(nong) 奴第一次有了屬於(yu) 自己的農(nong) 田和生產(chan) 工具。“民主改革前, 我們(men) 過著吃不飽肚子的生活, 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 種糧食政府還給補貼呢。”“以前都是用人力耕地,好一點的家庭用犛牛耕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裏有了拖拉機;近年來,在黨(dang) 中央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克鬆變得越來越好,很多家裏都買(mai) 了小汽車、運輸車,日子越過越有盼頭。”2018年克鬆社區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735元。在開耕這樣吉祥的日子裏,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xiang) 與(yu) 家人一起參加儀(yi) 式。在他們(men) 看來,這是丟(diu) 不掉的傳(chuan) 統,這是忘不了的鄉(xiang) 愁,這是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實實在在的進步與(yu) 發展。
開耕儀(yi) 式上,村裏每家每戶都還在熱鬧進行著最傳(chuan) 統的“二牛抬杠”的耕牛比賽;忙碌的農(nong) 田裏,一台台大型播種機器正在呼呼作響。政府積極籌措化肥、農(nong) 藥,調劑良種,派遣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下村蹲點提供農(nong) 業(ye) 科技服務;農(nong) 戶有序開展犁田、灌溉、播種,搶在最合適的春耕之日播下種子。田地裏當當的銅鈴聲與(yu) 藍天高山相應,構畫出一幅美麗(li) 獨特的原生態風景;春天的綠意伴著歡歌笑語,我們(men) 從(cong) 西藏備戰春耕中感受到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暖暖春意。(新利平台 文/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