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春回大地,草木萌發。3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來到北京市大興(xing) 區黃村鎮的植樹點,和首都群眾(zhong) 一起揮鍬鏟土、培土圍堰、提水澆灌……習(xi) 近平在參加活動時強調,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連續10年同大家一起參加首都義(yi) 務植樹,這既是想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動在全社會(hui) 特別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號召大家都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持之以恒,久久為(wei) 功,讓我們(men) 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要從(cong) 青少年抓起,在孩子們(men) 的心靈裏播下生態文明的種子。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保證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取得了曆史性成就,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生態奇跡,人工林麵積穩居全球第一。從(cong) 城鎮綠化,到荒山植樹造林;從(cong) 跨區域的三北防護林,到專(zhuan) 業(ye) 的塞罕壩機械林場;從(cong) 毛烏(wu) 素沙漠變綠洲,到塔克拉瑪幹沙漠治理……植樹造林讓我國的生態環境逐步向好,生態文明建設跨上一個(ge) 新台階。
生態文明建設,是個(ge) 長期的係統工程,需要我們(men) 紮紮實實,穩步推進,持之以恒,久久為(wei) 功。由於(yu) 曆史原因,我國仍存在生態脆弱,各種生態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功能不強的問題,需要下一番大力氣、花大量時間去解決(jue) 。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生態環境根本改善仍然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必須鍥而不舍、馳而不息。
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任重而道遠,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要爭(zheng) 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為(wei) 建設一個(ge) 天藍、山綠、水清、生態環境美好的美麗(li) 中國,為(wei) 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新利平台 文/仁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