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轉變,有力支撐了區內(nei) 糧食有效供給和農(nong) 民增收致富。科技力量滋養(yang) 雪域高原,正成為(wei) 推動農(nong) 牧業(ye) 增產(chan) 增效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動能。
農(nong) 作物良種更新換代讓西藏糧倉(cang) 更加殷實。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公布全國非主要農(nong) 作物品種清單,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選育的“藏青20”“藏青17”“藏青3000”3個(ge) 青稞品種成功獲得新品種登記,在西藏進行大麵積示範推廣後有望推動西藏青稞畝(mu) 產(chan) 平均提高10%以上。經過幾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青稞畝(mu) 產(chan) 由和平解放前的8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380公斤,累計選育農(nong) 作物新品種150餘(yu) 個(ge) ,實現了以青稞為(wei) 代表的農(nong) 作物良種三次更新換代。“十四五”期間,西藏將開展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建設15萬(wan) 畝(mu) 青稞良種基地,西藏糧倉(cang) 有望更加殷實,群眾(zhong) 的飯碗將端得更穩,心裏更有底氣。這對高質量推動西藏農(nong) 作物種業(ye) 科技創新事業(ye) 發展,助力西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支撐農(nong) 業(ye) 高質高產(chan) 、農(nong) 民富裕富足,將起到強基礎、穩民心、利長遠的重要作用。
新技術新裝備發揮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動能。在拉薩市達孜區章多鄉(xiang) 恰村的農(nong) 田上,2台無人駕駛拖拉機牽引深鬆旋耕一體(ti) 機開展整地作業(ye) 演示,向農(nong) 民群眾(zhong) 展示由導航係統引導農(nong) 機進行自動耕地作業(ye) 的新一代智能農(nong) 機產(chan) 品。拖拉機插上了北鬥導航自動駕駛係統的翅膀,農(nong) 業(ye) 耕作更加省時省力、精準高效。《西藏自治區2021—2023年農(nong) 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在補貼資質方麵著力突出農(nong) 機科技自主創新,指出推廣使用智能終端和應用智能作業(ye) 模式,深化北鬥係統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的推廣應用,確保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數據安全;對生產(chan) 中亟需但暫無法獲得鑒定證書(shu) 的高端、智能、創新農(nong) 機產(chan) 品開辟綠色通道,通過農(nong) 機新產(chan) 品購置補貼試點予以支持……一大批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使西藏更多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轉化,在農(nong) 業(ye) 科技領域發揮示範動能,支撐產(chan) 業(ye) 鏈,激活人才鏈,提升價(jia) 值鏈,也讓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同享新時代新科技發展成果。
科技力量開拓農(nong) 業(ye) 發展新模式。在日喀則江孜縣紅河穀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園,作為(wei) “上海與(yu) 西藏現代農(nong) 業(ye) 對接的橋梁和窗口”,紅河穀園區立足浦東(dong) 新區農(nong) 業(ye) 科技基礎,將浦東(dong) 經驗與(yu) 西藏實踐充分結合。在“現代農(nong) 業(ye) 、美麗(li) 鄉(xiang) 村”和“互聯網+農(nong) 業(ye) +旅遊”的主題規劃下,紅河穀園區借助地域資源優(you) 勢,建成了全市首個(ge) 集科技示範推廣、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產(chan) 品信息交流、觀光旅遊為(wei) 一體(ti) 的場館內(nei) 農(nong) 業(ye) 基地,形成了“一產(chan) 帶動三產(chan) ”的立體(ti) 發展格局。依靠科技力量、科學布局,紅河穀園區不但夯實和提升了產(chan) 業(ye) 基礎,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協同效應也逐步增強,不但帶動當地群眾(zhong) 收入提升、產(chan) 業(ye) 升級,更輻射周邊群眾(zhong) ,帶動區域農(nong) 業(ye) 整體(ti) 轉型升級,讓高科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引擎。這為(wei) 西藏其他地區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提供了借鑒思考,以農(nong) 業(ye) 科技裝備與(yu) 現代管理技術相結合,本地資源與(yu) 外地頭腦相結合,資本、技術、產(chan) 業(ye) 、市場相結合,生產(chan) 、銷售、物流相結合等多種組合模式,推動西藏農(nong) 業(ye) 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新利平台 文/易文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