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網評:有一種精神,叫中國航天

發布時間: 2022-04-19 20:59:00 來源: 新利平台

  4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到文昌航天發射場視察,習(xi) 近平強調,要大力弘揚“兩(liang) 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堅持麵向世界航天發展前沿、麵向國家航天重大戰略需求,強化使命擔當,勇於(yu) 創新突破,全麵提升現代化航天發射能力,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

  星際航行,太空漫步,是人類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回溯曆史,滿天星鬥寄寓著中國人幾千年不絕的向往和追求;時至今日,早已一路繁花似錦,鬱鬱蔥蔥……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ye) 委員會(hui) 成立,由此開始了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ye) 。1970年發射的“東(dong) 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的裏程碑。真正的載人航天,起步於(yu) 1999年。2003 年10 月15 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成為(wei) 中國航天事業(ye) 發展史上的又一個(ge) 裏程碑。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我國航天事業(ye) 發展,多次對航天做出重要部署。此後,“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和駐空”……中國航天闊步向前。

  中國載人航天,從(cong) 無到有,創造了無數個(ge) 第一。這些成績背後凝聚了無數航天人的夢想、奮鬥和堅持。從(cong) 運載火箭、飛船的設計和製造,到火箭、飛船的運輸和發射;從(cong) 地麵的遙感測量係統到太空的飛船交會(hui) 對接每一步、每一個(ge) 環節絲(si) 絲(si) 相扣,不容出錯。近些年,中國航天走出了“小步快跑”的節奏感,動力正是來自“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guan) 、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胸懷祖國,勇於(yu) 攀登,航天精神托舉(ju) 中國人民邁向浩瀚寰宇。經過了二十多個(ge) 春秋,一步步讓夢想照進現實。從(cong) 神舟一號天地往返驗證開始,到今天的神舟十三號三人乘組半年出差凱旋歸來。從(cong) 無人到有人;從(cong) 一人到三人;從(cong) 艙內(nei) 到艙外;從(cong) 授課實驗到艙外太空組裝維修……每一次都堪稱完美,一個(ge) 初具規模的中國空間站正“淩空問世”。

  偉(wei) 大事業(ye) 孕育偉(wei) 大精神,弘揚航天精神,就是要從(cong) 航天精神中汲取精魂,堅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衝(chong) 勁,篤定“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持定“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幹勁。航天精神,是我們(men) 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攀科學技術高峰的動力源泉。期待中國航天帶給我們(men) 更多驚喜和感動,為(wei) 中國航天加油。(新利平台 文/仁欽 )

(責編: 韓璐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網評: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

    歡迎英雄歸來!2022年4月16日0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曆時6個月,從出發到歸航,感覺良好! [詳細]
  • 網評:今天,致敬中國天團!

    星河曙天,彩雲當歸。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神舟十三號的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凱旋歸來,熱烈歡迎他們回家! [詳細]
  • 網評:神舟凱旋,續寫嶄新篇章

    2021年10月16日,神十三成功發射,將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送入太空。曆經進駐天宮、出艙漫步、天宮授課、太空過年…在軌超180天,神十三航天員在創造多個首次後於今日回家。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