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主任習(xi) 近平在4月19日下午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五次會(hui) 議時強調,要貫徹依法依規、客觀公正、科學認定、權責一致、終身追責的原則,著力構建科學、規範、合理的審計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推動領導幹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chan) 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領導幹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chan) 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是時代要求。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li) 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不斷總結各地成功經驗,作出了許多重大部署和戰略決(jue) 策,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摸清自然資源“家底兒(er) ”,算清“生態賬”也成為(wei) 各地各級相關(guan) 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內(nei) 容,生態環境方麵的工作成績已成為(wei) 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領導幹部要積極響應黨(dang) 中央的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身體(ti) 力行抓好生態文明建設。
領導幹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chan) 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要以人民為(wei) 中心。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個(ge) 重要特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zhong) 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改善環境質量、防治汙染、節能減排等與(yu) 民生密切相關(guan) ,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zhong) 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領導幹部起著關(guan) 鍵作用,這就要求廣大幹部更加用心用情去回應人民關(guan) 切、解決(jue) 問題。
領導幹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chan) 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要嚴(yan) 格依法依規。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製度、依靠法治。隻有實行嚴(yan) 格的製度、嚴(yan) 密的法治,才能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建立起生態文明製度的“四梁八柱”,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製度化、法治化軌道。對於(yu) 領導幹部履行責任要嚴(yan) 格依法依規管理,健全領導幹部資源環境相關(guan) 決(jue) 策和監管履職情況的評價(jia) 標準,把自然資源保護、生態保護紅線、耕地保護紅線、減汙降碳、河湖長製等黨(dang) 中央重大部署貫徹落實情況融入相關(guan) 評價(jia) 指標,務必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領導幹部必須時刻謹記以人民為(wei) 中心,從(cong) 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看待生態文明建設,真正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wei) 檢驗“四個(ge) 意識”“四個(ge) 自信”“兩(liang) 個(ge) 維護”的重要標尺,爭(zheng) 當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派”,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更好地造福人民群眾(zhong) ,不負青山不負人民。(新利平台 文/王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