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易:甘當鐵路“延長線”

發布時間:2022-04-29 16:55: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聲,中鐵十七局集團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劉易戴著安全帽、穿著工作服,穿梭在西藏開投能源基地的施工現場,指導著安全生產(chan) 。

  向西遠眺,拉薩火車站,“綠巨人”駛離站台,駛向“雪域江南”西藏林芝。拉林鐵路的建成通車,凝聚著無數建設者們(men) 的心血,劉易,這位西藏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說自己很榮幸能參與(yu) 其中,見證著鐵軌向前、鐵路延長,更見證著祖國邊陲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


圖為(wei) 劉易接受采訪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劉易在拉林鐵路公網通信覆蓋項目施工現場 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圖為(wei) 劉易在拉林鐵路公網通信覆蓋項目施工現場 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回想2015年6月13日抵達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場景,劉易的言談頗有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第一次來,沒經驗,沒想過會(hui) 有高原反應,想著第二天就能去看工地。”

  “第一天就吐,第二天跟領導打電話想要回去,第三天3個(ge) 人抱著氧氣瓶輪流吸氧。”慢慢適應後,抵達西藏的第7天,劉易帶著同事一起前往拉林鐵路施工現場。

  此時,他們(men) 主要負責拉林鐵路“兩(liang) 電一通”遷改工程,通俗講就是為(wei) 拉林鐵路的建設掃清電信、電力、給排水等障礙,確保項目順利施工。

  哪些需要遷移改造、如何改造,需要前期勘察,更需要縝密思考。“2015年6月19日的勘察,我們(men) 去了山南市紮囊縣,爬山爬得我直接癱在地上了。”劉易總結,這是因為(wei) 剛進藏沒經驗,走得太快了。

  腳下的路從(cong) 拉薩延至山南,再延長到林芝,經驗在不斷總結,遷改工程也遇上了一個(ge) 個(ge) 具體(ti) 問題。

  110kV加朗線(山南加查至林芝朗縣)是整個(ge) 朗縣的電力供應線,施工條件複雜困難,如果遷改40公裏的輸電線路,整個(ge) 朗縣都將停電。“沒有電,沿線居民生產(chan) 生活怎麽(me) 辦?不停電,又怎麽(me) 解決(jue) 鐵路建設紅線內(nei) 障礙?”

  思量再三,劉易決(jue) 定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縮短工期,盡量減小對沿線居民生產(chan) 生活的影響。6個(ge) 施工班組、75噸的8台吊車趕赴現場,7天7夜的輪班施工,換來正式合閘送電壓縮了三分之一的既定工期。

  劉易說:“即便有很多困難,還是要有擔當和責任。”在西藏幹工程,他收獲了許多熱情、善意。有時候去工地飯點趕不回去,又沒有帶吃的,當地群眾(zhong) 都會(hui) 拿家裏最好的吃食來招待。“群眾(zhong) 這麽(me) 配合我們(men) 的工作,我們(men) 也理所應當地盡量為(wei) 他們(men) 考慮。”

  幹完了拉林鐵路的“先頭”工作,鐵軌一點點向前鋪設,劉易又帶領團隊投入拉林鐵路公網通信覆蓋項目。這事關(guan) 旅客搭乘火車等交通工具時的移動設備信號,是國內(nei) 首個(ge) 高原鐵路公網覆蓋工程。

  劉易又開始了鐵路沿線的奔忙。盡管經驗豐(feng) 富,但在遇到一個(ge) 個(ge) 隧道、一座座橋梁時,他卻更加謹慎。

  “技術員帶著通信光纜熔接設備上來,預想這活兒(er) 很快就幹完了。”然而,困難依舊很多。儀(yi) 器上了高原,夜間溫差和現場風沙灰塵對熔接纖芯質量影響很大。“接頭損耗太大,傳(chuan) 輸參數就達不到要求,隻能另想辦法解決(jue) 問題。”於(yu) 是他又帶領團隊帶頭創新研發了“高原保溫防風沙型光纜熔接箱”一舉(ju) 攻克這個(ge) 難題。

  解決(jue) 了儀(yi) 器的問題,團隊施工還麵臨(lin) 著更多考驗。拉林鐵路公網通信覆蓋項目覆蓋41座隧道,長度214.5公裏,場坪74處,隧道內(nei) 洞室設備安裝321處。“設備怎麽(me) 運送過去、技術員長時間在隧道內(nei) 安裝時身體(ti) 如何適應、參數如何調配……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更需要發揚‘工匠精神’。”

  嶄新的運動鞋,施工場地走不到十天,因為(wei) 鞋底磨平了需要更換。不知道換了多少雙鞋,拉林鐵路迎來了開通運營。拉林鐵路開通運營前,劉易和團隊坐上試驗車,調試公網信號。“最成功的那次,整個(ge) 沿線測試下來,通話質量都很流暢,專(zhuan) 家們(men) 也說很成功。”

  這之後的2021年底,劉易以普通旅客的身份搭乘複興(xing) 號前往林芝。看到周圍的人拿起手機打電話、發視頻、上網,他覺得特別自豪。“在其他地方出差,看到列車上有播拉林鐵路的宣傳(chuan) 片,聽到周圍人聊起這個(ge) 話題,心裏更是說不出的感動和自豪。”

  400多公裏的裏程,踏過的山山水水,一幕幕如在眼前。“當時個(ge) 人還不太想來,現在是舍不得走吧。”回想父親(qin) 劉尚陽參建青藏鐵路唐古拉山段時的艱辛,比之如今的發展變化,劉易覺得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傳(chuan) 承。

  “在藏近7年,拉林鐵路沿線城鎮的發展、西藏的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真是很有感觸。”目前,劉易和團隊還在繼續維護著拉林鐵路的公網項目,負責設備儀(yi) 器的檢測維修。

  有時候,看著腳下的鐵軌不斷向前方延伸,劉易想,能繼續參建川藏鐵路就好了。鐵路延長,不僅(jin) 僅(jin) 需要鐵軌,更需要每一個(ge) 參與(yu) 其中的建設者,他願意並甘願去當這個(ge) “延長線”。(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責編: 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