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472個縣的縣城城鎮化建設引人矚目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該意見全麵係統地提出了縣城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要求、發展目標、建設任務、政策保障等,對於(yu) 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具有重要意義(yi) 。
當前,在我國城鎮體(ti) 係中縣城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據統計,我國的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均市政公用設施固定資產(chan) 投資和人均消費支出占比較高;同時,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三成來自這一區域。從(cong) 全局看,我國的“億(yi) 元縣”和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度日的縣有著巨大差別。隻有正視這種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才能依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摸清情況,找出方法,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如何讓這種不平衡的狀況得到緩解直至徹底改變,是一個(ge) 關(guan) 係到全局的大問題。發展縣城經濟,應立足本地實情,防止東(dong) 施效顰、求全貪大,真正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據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wei) 9.1億(yi) 人。其中,1472個(ge) 縣的縣城常住人口為(wei) 1.6億(yi) 人左右,394個(ge) 縣級市的城區常住人口為(wei) 0.9億(yi) 人左右。由於(yu) 縣城“城尾鄉(xiang) 頭”的區域特征,決(jue) 定了其連接城市、服務鄉(xiang) 村的天然載體(ti) 屬性。在這個(ge) 巨大數字麵前,我們(men) 要堅決(jue) 按照黨(dang) 中央的部署,實現縣城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在建設過程中要避免追求“大而全”,要通過合理科學的安排,注意產(chan) 城融合、產(chan) 城一體(ti) ,進行優(you) 化布局、完善配套管理,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業(ye) 的現代化縣城。其次,在建設過程中要避免追求“新奇特”,要明確方向、立足自身的特色,通過一步一步的實踐打造過硬的產(chan) 業(ye) ;如果隻追求所謂的時尚,不了解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盲目建設,往往適得其反,給當地經濟帶來嚴(yan) 重後果。最後,在建設過程中要避免盲目求快、包攬包辦,而是要用好市場的資源配置,在穩紮穩打中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在穩中有進中發展提高服務功能。
目前,我國縣城數量大、類型多,縣城之間的自然稟賦和發展路徑也各不相同。在發展過程中,要依據縣城發展的客觀規律,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區位條件、產(chan) 業(ye) 基礎、功能定位,統籌縣城生產(chan) 、生活、生態、安全需要,合理確定不同類型縣城的發展路徑。在縣城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要突出產(chan) 業(ye) 支撐能力,突出特色和錯位發展,重點發展比較優(you) 勢明顯、帶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能力強、就業(ye) 容量大的產(chan) 業(ye) ,統籌培育本地產(chan) 業(ye) 和承接外部產(chan) 業(ye) 轉移。
郡縣治,天下安。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民族必複興(xing) ,隻有更好的開展縣城經濟建設,提高縣城輻射帶動鄉(xiang) 村的能力,以工補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才能加快實現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共同富裕。(新利平台 文/王東(d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