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賡續傳統文化 多彩民族端午

發布時間: 2022-06-03 16:08:00 來源: 新利平台

  “端午臨(lin) 中夏,時清日複長。”農(nong) 曆五月,夏日炎炎,鳴蟬在樹蔭深處翕動薄翅,午後溫熱的風吹來,家家門戶中都飄出了清幽的香氣,混合了粽葉和米香,令人精神一爽,又到了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節日——端午。作為(wei) 與(yu) 春節、清明和中秋並稱的中國四大傳(chuan) 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由來已久。上古先民觀測星象,發現當蒼龍七宿上升到南方天空的正中,人間也到了萬(wan) 物熾盛的仲夏時節,久而久之,他們(men) 將星辰軌跡和對龍圖騰的崇拜結合起來,形成了五月初五端午節。

  漸漸地,人們(men) 在慶祝節日的過程中,又給這一天附加了許多人文意義(yi)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名臣,他品節高尚、一心愛國,卻遭受不公,憤而投江,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相傳(chuan) ,人們(men) 懷念屈原的品質,不忍魚蝦咬食他的身體(ti) ,便將米團投入江中,後來便有了包粽子的習(xi) 俗。此外,端午節還有祭祀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紀念勾踐等說法,並發展出了賽龍舟、祭祀先祖、插艾草、點朱砂、飲雄黃酒等各種各樣的習(xi) 俗。

  傳(chuan) 承端午文化重要的是喚醒民眾(zhong) 的節日情感。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滿、蒙古、藏、苗、彝、佘、錫伯、朝鮮、土家、達斡爾等少數民族,在農(nong) 曆五月初五或者這天前後也有著富含民族特色的節日慶祝活動。滿族的孩子們(men) 會(hui) 佩戴五色絲(si) 線聯結的香囊,玲瓏可愛;四川小涼山的彝族群眾(zhong) 在端午節這一天采集草藥,做防病治病之用;仫佬族過端午要抬著紙船到田間趕走害蟲,祈禱禾苗成長;貴州苗族端午節除舉(ju) 行賽龍舟外,還舉(ju) 行踩鼓舞、唱歌、趕山等活動;毛南族把端午節亦稱為(wei) “藥節”,他們(men) 用艾葉、菖蒲、黃薑等草藥作餡包粽粑食用;佘族群眾(zhong) 一般用箬葉將糯米包成四角,用灰堿水煮熟後,用龍草捆紮,十個(ge) 紮一串……

  端午對於(yu) 藏族人民來說,也是個(ge) 大節日。他們(men) 有的將其稱為(wei) “桑傑曼拉節”,也就是藥師佛節,在這一天喝山泉水,吃地皮菜餡包子,組織傳(chuan) 統射箭比賽等活動,來紀念在佛教文化中給人間帶來健康和安寧的藥師佛。有的地區藏族人民將這天作為(wei) “采花節”,年輕人們(men) 去山中采花,歸來之後老少載歌載舞,飲酒祝福,歡度節日。

  在數千年的演變過程中,端午節成為(wei) 了中華民族的民俗大節,漢族和各少數民族既有自己的特色習(xi) 俗,也在融合、交流中互相影響。這體(ti) 現了中華民族包容並蓄的胸懷。同時,縱覽各民族的節日寓意,都蘊含著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親(qin) 鄰友朋的祝福,對熱愛祖國、奉獻人民的人物的崇敬。在新時代,我們(men) 傳(chuan) 承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文化,就要意識到端午這樣的節日中蘊含著的人民對幸福生活、和諧社會(hui) 的追求,增強文化認同,使得中華文化在節日的祝福和笑語中曆久彌新、賡續不斷。(新利平台 文/趙振宇)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