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9月30日,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hui) 與(yu)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舉(ju) 行“共同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簽約儀(yi) 式暨“童心永向黨(dang) ,喜迎二十大”少年兒(er) 童書(shu) 畫作品展開幕儀(yi) 式。
圖為(wei) 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hui) 與(yu)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舉(ju) 行“共同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簽約儀(yi) 式現場 攝影:劉莉
據介紹,雙方簽約共同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基地,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和北京市委民族工作會(hui) 議精神,積極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hui) 主任鍾百利,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dang) 組書(shu) 記陳宗榮出席簽約儀(yi) 式並致辭。
鍾百利指出,打造博物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基地意義(yi) 重大、導向鮮明。把西藏文化博物館建設成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就是要深入挖掘西藏文化博物館承載的深厚精神價(jia) 值,結合首都“博物館之城”和文化中心建設,讓館藏文物“活”起來,通過文物背後的鮮活事例,講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理念像“芯片”一樣植入博物館,著力把博物館打造成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相融合的重要展示地,為(wei) 各族群眾(zhong) 賡續紅色血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出貢獻。
陳宗榮強調,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此次共同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基地,旨在發揮博物館特殊功能,針對在校學生、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和社會(hui) 團體(ti) 等不同群體(ti) ,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舉(ju) 辦相應的展覽等活動,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理念,有形有感有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教育,為(wei) 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出應有貢獻。
在與(yu) 會(hui) 人員的共同見證下,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hui) 副主任王斌與(yu) 西藏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紮呷代表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
簽約儀(yi) 式後,與(yu) 會(hui) 人員共同參觀了“童心永向黨(dang) ,喜迎二十大”少年兒(er) 童書(shu) 畫作品展。此次展覽是共同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基地係列活動的第一場。展覽中近一百幅作品是從(cong) 西藏文化博物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同唱一首歌,同畫一幅畫”少年兒(er) 童書(shu) 畫作品征集活動投稿作品中精心挑選出的佳作。孩子們(men) 雖然年齡不同,藝術表現手法不同,但他們(men) 用童真的視野、新奇的想法、稚嫩的筆觸,描繪出對祖國的熱愛,對各民族大家庭的熱愛,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hui) 負責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及各部門負責同誌,書(shu) 畫展獲獎選手代表和老師,西藏文化博物館全體(ti) 工作人員、誌願者、媒體(ti) 記者等參加了簽約儀(yi) 式。
圖為(wei) 西藏文化博物館“童心永向黨(dang) ,喜迎二十大”少年兒(er) 童書(shu) 畫作品展序廳 攝影:劉莉
圖為(wei) 西藏文化博物館“童心永向黨(dang) ,喜迎二十大”少年兒(er) 童書(shu) 畫作品展上的孩子們(men) 攝影:劉莉
(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劉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