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曾有一群熱血青年響應黨(dang) 的號召,服從(cong) 國家分配,告別了生養(yang) 他們(men) 的土地奔赴西藏。在那裏,喜馬拉雅和雅魯藏布使他們(men) 成為(wei) 兄弟姐妹,共同為(wei) 西藏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奉獻了青春的力量。
歲月催人老,時光已蹉跎。當年的年輕人如今都已步入耄耋之秋。他們(men) 當中已有二十多人先後離世,有的更是長眠於(yu) 雪域高原。
是什麽(me) 讓他們(men) 如此執著?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鑄就了他們(men) 對黨(dang) 對祖國人民的赤誠;而他們(men) 的學子又賡續了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成長為(wei) 新一代西藏革命和建設事業(ye) 的接班人。
他們(men) 就是一九六二年從(cong) 上海各師範院校畢業(ye) 後赴藏的108位師範生。
張雲(yun) 龍先生是上述108位師範生中的一員。他和其他107位上海師範院校的畢業(ye) 生一道,為(wei) 西藏推進當地教育製度建立、改革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援藏期間,張先生曾任中學校長;獲教育部、衛生部、國家體(ti) 委和共青團中央先進工作者稱號。1982年,張先生返滬,在市直機關(guan) 從(cong) 事幹部教育工作。授三級警監警銜。
張先生還是西藏自治區和上海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
退休後,張先生熱心青少年和社區中老年書(shu) 法教育教學活動;編撰出版了基礎書(shu) 法教材《筆陣歌》,並且向西藏學校捐贈了二百餘(yu) 冊(ce) 。他籌劃舉(ju) 辦了各類書(shu) 畫展和書(shu) 畫攝影作品展,還擔任了國內(nei) 和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節評審團成員。
今年是上述108位畢業(ye) 生赴藏60周年紀念年。11月21日至27日,上海援藏聯誼會(hui) 在徐匯區書(shu) 畫協會(hui) 匯弘樓舉(ju) 辦了《格桑花開》(第二屆)書(shu) 畫作品展。
在書(shu) 畫展的開幕式上,籌劃者張先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強調"老西藏精神"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寶貴精神財富,舉(ju) 辦《格桑花開》書(shu) 畫作品展就是為(wei) 了宣傳(chuan) 和弘揚"老西藏精神"。作者們(men) 就是要通過作品來表達自己的這個(ge) 願望。作品展的作者中最年長的83歲,最小的隻有9歲,張先生祈願"老西藏精神"代代相傳(chuan) 。
開幕式當天,恰逢張先生八十大壽,書(shu) 畫展組委會(hui) 特地送上蛋糕祝賀,徐匯區書(shu) 畫協會(hui) 也以一幅《百壽圖》向張先生表達敬意,祝他“健康長壽、藝術長青”。(新利平台 文/葛榮江)
作者為(wei) 上海海關(guan) 退休幹部,1979年援藏,現上海援藏聯誼會(hui) 會(hui) 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