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山南:護出一片“金山銀山”

發布時間:2022-12-26 21:52: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在海拔3900米的西藏自治山南市乃東(dong) 區索珠鄉(xiang) 支崗村,推窗能見綠、風吹有花香,周邊林木蔥鬱、溪水潺潺,野生動物自由地在林間嬉戲一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

  
為(wei) 索珠鄉(xiang) 周邊群山林木叢(cong) 生 

  從(cong) “砍樹人”到“看樹人”的蛻變

  “曾經,大家為(wei) 了生計肆無忌憚地去破壞林木,村子周邊的樹都快被砍完了,現在回想起來真不應該。”支崗護林員普布次仁回想起10年前,村民們(men) 大肆砍伐樹木,破壞生態環境,長歎一口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後,在黨(dang) 的好政策引導下,村民的觀念發生了轉變,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支崗村先後設立了57個(ge) 生態環保崗位,還專(zhuan) 門設立了專(zhuan) 職護林員崗位,明確了責任分工。每位護林員每年有10150元工資,不僅(jin) 保護了環境,還有了增收,越來越多的人吃到了生態紅利”。選拔護林員的方式從(cong) “誰砍得多誰護”的強製措施,變成了大家競爭(zheng) 上崗、村民投票決(jue) 定、“誰護得好誰上”的行動自覺。

  
圖為(wei) 護林員在護林途中 

  “剛開始,我們(men) 村實行的是誰砍得多誰來護,我就是砍樹最多的那批人之一。從(cong) 那時起,我開始明白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從(cong) 思想和行動上都開始有了轉變。”普布次仁說,“去年開始,我不止護林‘看樹’,自己還承包了一片林地,準備做苗圃生意,最重要的是還總結種樹的經驗,分享給村子的其他人,讓我們(men) 這兒(er) 的環境變得更好。”

  
圖為(wei) 支崗村村民自覺參與(yu) 植樹造林 

  和普布次仁一樣,支崗村村民們(men) 自主尋求將生態效益轉換為(wei) 經濟效益的意識都在不斷增強據了解,目前,村兩(liang) 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已經將村民們(men) 集中反映的村子發展生態旅遊計劃總結成文,上報給相關(guan) 部門等待批複。村民們(men) 對5到10年內(nei) 把村子打造成生態旅遊勝地大家都吃上“生態旅遊飯”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既是“護林隊”又是“宣傳(chuan) 隊”

  支崗村每位護林員的責任林是15畝(mu) ,每個(ge) 月他們(men) 要穿梭在各自的責任林最少25次,年年如此。護林員和林木“朝夕相處”,保護林木有著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村民們(men) 住得都比較分散,很多牧業(ye) 點也都在林子中零散分布,村民平時可能見得最多的就是我們(men) 。”普布次仁介紹,“現在我們(men) 都騎摩托車護林,我們(men) 給自己起了個(ge) 名字‘摩托宣講隊’。”

  
為(wei) 索珠鄉(xiang) 內(nei) 林木、農(nong) 田、村居交相輝映  

  “摩托宣講隊”成立後,護林員就好像人體(ti) 內(nei) 的“紅細胞”一般,先進行自主學習(xi) ,然後利用護林的便利條件,把如“氧氣”般的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帶到支崗村的每一處“毛細血管”。

  “以前更多的是為(wei) 大家講解保護生態環境和森林防火常識等知識,號召大家共同參與(yu) 保護美好家園。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後,我們(men) 每位護林員都認真學習(xi) 了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去護林時都會(hui) 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宣傳(chuan) 手冊(ce) 帶上,護林護到哪兒(er) 就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帶到哪兒(er) 。”普布次仁說。(新利平台 記者/王佳豪 文中圖片均由山南市宣傳(chuan) 部供圖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