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令人振奮、催人奮進。報告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針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了深刻論述。作為(wei) 一名高原草業(ye) 科技工作者,倍受鼓舞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正在開展飼用燕麥青幹草打捆試驗示範
這意味著,我們(men) 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就必須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實現這些目標,人才是第一位的。
西藏已奠定堅實的創新驅動人才教育基礎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在那曲市尼瑪縣文布南村開展農(nong) 作物第三次普查工作
長期以來,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科教興(xing) 藏,長期建藏,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一係列戰略部署,把人才興(xing) 藏放在科技興(xing) 藏的重要位置,不斷優(you) 化創新環境,為(wei) 人才搭建良好平台,統籌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體(ti) 係工程。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將采集到的牧草種質資源在實驗室內(nei) 預處理
聚焦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西藏全麵踐行教育優(you) 先發展的理念,教育普及水平已實現曆史性跨越。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與(yu)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比較顯示,西藏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5.25年提升至6.75年,每10萬(wan) 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數翻了逾一番。據西藏自治區教育廳介紹,目前西藏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339所,區內(nei) 外在校生總人數92.2萬(wan) 、占全區總人口的1/4,區內(nei) 在校大學生近5.2萬(wan) ,其中博士生223人,研究生3936人。據初步測算,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學院、西藏藏醫藥大學、西藏農(nong) 牧學院和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等西藏高等院校累計已培養(yang) 近25萬(wan) 名高水平的各類人才,其中不少人成為(wei) 了西藏各級科研骨幹、管理骨幹。
西藏教育的蓬勃發展,為(wei) 西藏奠定了堅實的創新驅動人才教育基礎,正為(wei) 我國西藏和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hui) 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撐,教育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能力逐步凸顯。
人才與(yu) 創新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在野外采集植物標本
科研人才隊伍強大壯大和能力提升,是科研自立自強,農(nong) 業(ye) 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關(guan) 鍵,也是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據統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大幅增加,2020年,西藏共有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105455人,比2010年增加52769人,增長了1倍。其中,農(nong) 牧業(ye) 技術人才隊伍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例如,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現有在職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人員374人,已有5名專(zhuan) 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萬(wan) 人計劃人選1人,國家百千萬(wan) 人才工程人選2人,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ge) 和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ge) 。
圖為(wei) 2018年8月“青藏高原社區生態畜牧業(ye) 技術研究與(yu) 集成示範”項目啟動會(hui) 的會(hui) 議合影。該項目是西藏科研團隊承擔的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
人才的湧現,帶來了科技創新的突破。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已有4個(ge) 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15項科技成果獲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在多個(ge) 重點領域取得了關(guan) 鍵技術突破。
科技人才和科技創新對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支撐作用正不斷顯著增強。“十三五”以來,西藏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5.6%,對農(nong) 牧業(ye) 發展貢獻率達到55%,分別較“十二五”末增長5.6個(ge) 、10個(ge) 百分點,通過產(chan) 業(ye) 扶貧直接帶動23.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增添人才發展後勁 推動淨土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在開展野生牧草種子生理試驗
農(nong) 牧業(ye) 科技人才隊伍驅動科技創新,朝著促進西藏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方向不懈奮鬥,需要持之以恒地做好人才工作。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為(wei) 人民培養(yang) 人才,為(wei) 國家培育人才,首先必須培養(yang) 德才兼備的人才。要在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戰略體(ti) 係中主抓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要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wei) 使命,提供多樣化優(you) 質教育,優(you) 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教育公平,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學校家庭社會(hui) 育人道德生態,因地製宜,差異化形成可持續的高原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從(cong) 而為(wei) 高原農(nong) 牧業(ye) 高質可持續化發展儲(chu) 備人才資源基礎。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在開展野生牧草抗鹽堿評價(jia) 試驗
同時,要堅持淨化科研道德生態,倡導在科研實踐中的誠實守信行為(wei) ,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堅決(jue) 杜絕“四唯論”“圈子論”“數字成果論”等不健康風氣,堅決(jue) 杜絕科研造假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wei) 。人才評價(jia) 機製要突出品德、能力和業(ye) 績評價(jia) ,評價(jia) 體(ti) 係要有針對性層次分明,探索研發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推廣管理,技能傳(chuan) 承和農(nong) 牧民人才評價(jia) 機製,營造有利於(yu) 技能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製度長效環境。
圖為(wei) 前農(nong) 業(ye) 部科教司副司長劉豔(左)和農(nong) 業(ye) 部公益性行業(ye) 項目“青藏高原社區畜牧業(ye) 項目”首席專(zhuan) 家澤柏研究員(中)在西藏實施點調研指導
國以才立,業(ye) 因才興(xing) 。要空前提高人才在高原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視培養(yang) 人才、善於(yu) 引進人才、留住培養(yang) 本土人才,重視發揮本土人才的作用,優(you) 化完善西藏適合實用性型人才培養(yang) 體(ti) 製機製,差異化壯大西藏農(nong) 牧業(ye) 人才隊伍。充分結合高原獨具特色資源,產(chan) 業(ye) ,文化和環境事實,優(you) 化西藏現有科教人才培養(yang) 院校、科研院所結構及布局。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在昌都市貢覺縣開展農(nong) 牧民草地保護技術培訓
其中,可以根據西藏各地市各區域農(nong) 牧業(ye) 優(you) 勢潛能,在每個(ge) 地市都布局科研院所功能性質平台或分支機構,從(cong) 而解決(jue) 地市縣級農(nong) 業(ye) 科研機構力量薄弱的情況,合理優(you) 化完善、增設縣鄉(xiang) 村梯度型生物種業(ye) 、綠色種植業(ye) 、健康養(yang) 殖業(ye) 、生態農(nong) 牧業(ye) 、生態旅遊、傳(chuan) 統和現代結合農(nong) 牧場專(zhuan) 業(ye) 技能多功能型機構體(ti) 係。並且,可以通過大力提倡農(nong) 牧民田間學校、夜校、草原文化學校等,作為(wei) 差異化優(you) 化壯大西藏適合型科技人才隊伍和職能機構的有益補充。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那曲牧民在天然草地刈割打草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men) 要正確認識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人才的內(nei) 涵,有機融合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支撐人才縱橫深度挖掘和均衡係統協作。特別是基於(yu) 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體(ti) 係,不隻是要高學位高端人才,基礎研究人員和應用研究人員,還有最基層的農(nong) 牧民技能型人才,包括致富能手、合作社負責人、新型職業(ye) 農(nong) 牧民、農(nong) 牧場廠長等,都是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軌道不可或缺的人才資源。因此,我們(men) 要通過各種政策措施引導,精準激活科研院校研究團隊,返鄉(xiang) 創業(ye) 的本土大學生,農(nong) 民、農(nong) 牧場、合作社、本土微型企業(ye) 能手,生態崗位人員,鄉(xiang) 村專(zhuan) 幹,農(nong) 牧業(ye) 綜合服務中心技術人才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等支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龐大人才體(ti) 係。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在谘詢調研西藏野生牧草與(yu) 傳(chuan) 統文化融合情況
係統觀念,胸懷天下。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協同配合、係統集成這三者,將共同塑造出高原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
總結實踐經驗,我們(men) 要充分認識到,創新驅動絕不是引進高端人才就能立即解決(jue) 的,關(guan) 鍵是要留住本土人才。一定要堅持引進與(yu) 培育並重,隻有將本土人才和引進的高端人才的協同作用發揮出來、基層與(yu) 科研院所的聯合攻關(guan) 協同作用發揮出來,才能形成多層次多學科交叉式人才創新體(ti) 係係統。一定要引進適合西藏、留得住、用得著的高端人才,從(cong) 而帶動和培養(yang) 能夠終生紮根在藏的本土人才。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在珠峰極高海拔區域開展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務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原黨(dang) 組副書(shu) 記、院長尼瑪紮西(左三)率隊赴澳大利亞(ya) 國際農(nong) 業(ye) 研究中心調研洽談合作項目。尼瑪紮西是西藏第一位藏族農(nong) 學博士、農(nong) 作物育種首席科學家,長期致力青稞全產(chan) 業(ye) 鏈技術創新與(yu) 應用,取得了重要成果,作出了重大貢獻。2020年9月,在西藏阿裏地區開展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yu) 收集工作途中,突遇車禍不幸殉職。
同時,基於(yu) 目前西藏科研院所現實情況,需結合西藏特色產(chan) 業(ye) 前端急需,差異化設計創新定位和研究方向,充分突出西藏農(nong) 牧業(ye) 科技工作者在應用研究、成果轉化效率上的優(you) 勢。並且,應結合極端脆弱生態區域、生物多樣性熱點熱區、生態地位優(you) 勢等特點,合理分批逐步與(yu) 國內(nei) 外頂尖研究團隊積極尋求互惠互利關(guan) 鍵核心攻關(guan) 突破重大項目合作模式,形成西藏自治區內(nei) 外人才創新驅動係統協作體(ti) 係,實現自我突破。
新征程上,人才引領驅動,我們(men) 要堅持係統觀念,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形成與(yu) 農(nong) 牧業(ye) 科技自立自強匹配的科技創新體(ti) 係,強化戰略謀劃和總體(ti) 布局,增強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力、戰鬥力。在推動西藏淨土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的事業(ye) 中,增添人才發展後勁,突出地域特點,引導激發教育、人才、科技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理念;揚長避短,因地製宜,深化改革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走出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之路。從(cong) 而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把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人才驅動發展動能供向農(nong) 牧民、供向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真正把論文寫(xie) 在田間地頭、寫(xie) 在草場、寫(xie) 在牛羊馬背、寫(xie) 在祖國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雪之間。(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多吉頓珠 作者係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