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如今,在西藏高原,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在政協第十二屆西藏自治區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上,生態文明建設無疑是廣大政協委員關(guan) 注的熱點,紛紛就西藏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建言獻策。大家一致認為(wei)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必將大有可為(wei) 。
圖為(wei) 政協第十二屆西藏自治區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經濟和生態界小組討論現場 攝影:王佳豪
“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西藏各族兒(er) 女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切囑托。如今,廣袤的西藏大地上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無處不在。政協委員李振芳建議,挖掘、提煉、弘揚西藏傳(chuan) 統文化中愛護自然、尊重自然的積極因素,切實把各族群眾(zhong) 樸素的環保觀念轉化為(wei)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自覺;鼓勵文藝工作者開展生態文化采風活動,創作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優(you) 秀作品;編撰符合西藏實際的生態文化係列叢(cong) 書(shu) ;鼓勵高校、科研機構深入鄉(xiang) 村開展生態文明實踐,打造生態文明鄉(xiang) 村典範。
圖為(wei) 拉薩河上市民、遊客乘船觀景 攝影:次旦拉姆
築牢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麵臨(lin) 著生態環境脆弱、地理條件獨特,外來物種入侵形勢嚴(yan) 峻等困難與(yu) 挑戰。針對這一現狀,政協委員尼珍建議,加強開展瀕危、珍惜植物資源詳細的摸底調查力量,為(wei) 下一步的資源保護利用打好基礎;盡快完善西藏重點野生保護植物名錄,及時出台西藏第二批保護名錄,並將所有蘭(lan) 科植物納入到保護範圍。
圖為(wei) 在拉薩市林周縣虎頭山水庫附近越冬的黑頸鶴無憂無慮地覓食 攝影:趙耀
我國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爭(zheng) 取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是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政協委員尹強建議,西藏要抓住“雙碳”戰略機遇,立足西藏資源稟賦,在政策支持、產(chan) 業(ye) 規劃、行政審批、項目實施方麵進一步完善工作機製、加大推進力度,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示範區,為(wei) 國家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西藏力量。
圖為(wei) 花海之下的“複興(xing) 號”列車 攝影:趙耀
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下達國函〔2021〕101號文,正式同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將唐古拉山以北西藏自治區實際使用管理區納入三江源國家公園。這是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大事喜事。政協委員張軍(jun) 建議,參照青海湖保護和長江“禁漁”做法,加大對“三江源”水資源保護力度。
圖為(wei) 那曲市境內(nei) 雪山下正在遷徙的藏羚羊 攝影:王魯鎮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人才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政協委員圖登克珠建議,整合西藏生態學資源,建設雙一流學科。(新利平台 記者/王佳豪 次旦拉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