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的安多火車站,被稱為(wei) 世界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站,這裏海拔4702米,年平均氣溫零下20攝氏度,是青藏鐵路進入西藏後的第一個(ge) 有人值守車站,被稱為(wei) 西藏的北大門。
圖為(wei) 安多火車站
據了解,安多火車站,日均到發旅客200餘(yu) 人次。車站共有6名職工,實行兩(liang) 班製,每3人一組。他們(men) 在被稱為(wei) “生命禁區”的羌塘高原,常年“戰”風雪、“鬥”嚴(yan) 寒,忠誠堅守在青藏鐵路全線海拔最高的客運站——安多火車站,為(wei) 進出藏的旅客保駕護航,確保“天路”暢通。
圖為(wei) 堅守崗位一線工作人員合影
今年24歲的楊兵兵是安多火車站的一名售票員,主要負責為(wei) 旅客辦理售票、退票、改簽等業(ye) 務。
“風刮石頭跑,滿山不長草,一步三喘氣,四季穿棉襖”是對安多縣惡劣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2020年參加工作的楊兵兵,如今麵對售票窗口有高原反應的外地旅客、聽不懂普通話的當地旅客的各種問題,他都能迎刃而解。“讓旅客體(ti) 驗到更好的服務,看到乘客高高興(xing) 興(xing) 乘車回家就很開心。”今年是楊兵兵春運在崗的第3個(ge) 年頭,雖然很想回家與(yu) 家人團聚,但是作為(wei) 一名當代鐵路青年,他決(jue) 定紮根在工作崗位,在這世界海拔最高有人值守站書(shu) 寫(xie) 青春年華,在最艱苦的地方留下人生印記。
49歲的權京波是安多火車站的一名客運員,今年是他在青藏高原工作的第13個(ge) 年頭。多年來,由於(yu) 青藏高原艱苦的環境,身邊的同事換了一茬又一茬,可他依然選擇留下來。
“從(cong) 1992年參加鐵路工作到現在,經曆了太多艱辛,這也練就了我吃苦耐勞的品質。”權京波說,“雖然安多依然狂風呼嘯,滴水成冰,但是我在這裏已經堅守了13個(ge) 春運,我也為(wei) 此驕傲。”
多年來,權京波主要負責組織旅客進出站、實名製檢票、服務旅客上、下車,解答旅客遇到的問題等,權京波向記者說道,雖然不能回家過年,但是跟同事們(men) 一起包餃子,過春節,也覺得很幸福。
“隻要在崗一分鍾,一定幹好這六十秒。”權京波作為(wei) 老鐵路人,用堅守和奉獻詮釋著缺氧不缺精神,也用自己的堅守去影響、激勵更多的鐵路青年。
作為(wei) 站長的安海平,每年春運幾乎都在崗為(wei) 回家的旅客服務。每天不僅(jin) 要接送每趟車的旅客,還要處理與(yu) 協調車站和站區大大小小的事情。他的電話鈴聲和微信消息從(cong) 不間斷,每天的微信步數幾乎2萬(wan) 起步,穩居前列。“帶領安多火車站職工團結前進,確保每一名回家的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溫馨出行,是我的職責所在”安海平說。
圖為(wei) 從(cong) 安多火車站出站的乘客
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以前期待著哪一天坐上火車去西藏,而現在這條進出西藏的漫漫長路已然成為(wei) 他們(men) 每天的堅守。他們(men) 看著離家在外的遊子們(men) 對回家團聚的渴望,會(hui) 很想念自己的親(qin) 人,也燃起過回家的衝(chong) 動,但是作為(wei) 一名高原鐵路人,他們(men) 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他們(men) 將用堅守寄托對家人的思念,用服務滿載著團聚的期盼。(新利平台 通訊員/鬥山得 記者/德吉卓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