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單繁華的商業(ye) 區中,有一座四合院隱藏其中,與(yu) 周圍充滿現代感的商業(ye) 建築形成顯著對比,那就是位於(yu) 西城區小石虎胡同33號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蒙藏學校舊址。蒙藏學校在我國革命史上有著重要地位,這裏是黨(dang) 成立初期開展民族工作的主要陣地,這裏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上第一個(ge) 由少數民族黨(dang) 員組成的黨(dang) 支部誕生地,這裏培養(yang) 了許多少數民族革命幹部。一部蒙藏學校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少數民族青年的“覺醒年代”。
蒙藏學校的設立
圖為(wei) 蒙藏學校舊址全貌 攝影:趙振宇
自漢代以來,曆代中央政府就已在內(nei) 地設立學校,為(wei) 邊疆民族培育人才。晚清到民國時期,列強不斷侵略和蠶食中國邊疆,致使邊疆局勢危機迭起,民族問題與(yu) 邊疆問題交織在一起,內(nei) 憂外患加劇,成為(wei) 影響我國蒙藏地區社會(hui) 穩定的重要因素。
麵對日益嚴(yan) 峻的邊疆局勢,在孫中山“五族共和”思想的影響下,為(wei) 開發蒙藏人民學識,增進文化,共擔國家社會(hui) 事務,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參議院議員、蒙藏事務局(兩(liang) 年後改稱蒙藏院)總裁貢桑諾爾布(俗稱貢王)提議在北京創辦培養(yang) 少數民族人才的官費學校。經蒙藏事務局籌劃,1913年3月,蒙藏學校於(yu) 西皇城根西南轉馬台內(nei) 的孫家花園正式開辦。1916年8月,蒙藏學校遷至西單石虎胡同8號“毓公府”內(nei) 。
1923年,李大釗、鄧中夏、趙世炎等人經常到這裏秘密開展革命工作,向這些青年學生傳(chuan) 播馬克思主義(yi) ,吸收部分學生加入社會(hui) 主義(yi) 青年團。蒙藏學校內(nei) 新成立不久的團支部團員,很快完成向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員身份的轉變。1924年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個(ge) 少數民族支部中共蒙藏學校支部在這裏成立,為(wei) 最終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儲(chu) 備民族幹部。
“中華民族”意識的培養(yang)
圖為(wei) “蒙藏學校舊址專(zhuan) 題展”展陳 攝影:趙振宇
蒙藏學校的學生均來自蒙古、西康、青海、西藏等邊遠地區,肩負建設蒙藏之重任。學校創辦之初,在辦學上就規定其培養(yang) 目標:一是開發民智,喚醒數千年來在睡夢中過生活的邊民,使其發生國家觀念與(yu) 民族意識;二是培養(yang) 建設邊疆社會(hui) 的生產(chan) 人員,配合邊地的開發。所以蒙藏學校對學生培養(yang) 尤為(wei) 重視,並有針對性地施以教育和管理。
蒙藏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邊疆需求進行課程設置,開設國文、曆史、地理、公民、軍(jun) 事訓練、英文、蒙古文、藏文等課程,培養(yang) 學生“中華民族”意識。考慮到邊疆地區經濟發展落後,學生求學不易,為(wei) 了使他們(men) 安心學業(ye) ,學成後更好地服務邊疆,蒙藏學校自創辦之初就實行公費化的就讀政策。考慮到部分學生畢業(ye) 後在黨(dang) 務機關(guan) 服務,蒙藏學校采取軍(jun) 事化的管理模式,要求學生在校內(nei) 的穿著統一,規範日常生活習(xi) 慣,培養(yang) 集體(ti) 意識。這些舉(ju) 措,都極大加強了學生的國家觀念與(yu) 民族認同。
1932年10月,蒙藏學校青海籍學生穆建業(ye) 、劉宗基等創辦了《新青海》月刊,有誌於(yu) 成為(wei) “青海各民族間之調和者”“文化學術之須竭誠輸入者”與(yu) “青海實況之須研討者”,將新文化輸入青海,以達到文化融合目的。1933年9月,西康籍學生馬裕恒、華崇俊等組織成立康藏前鋒社,發行《康藏前鋒》月刊,以“聯絡漢藏感情、溝通康藏文化”為(wei) 宗旨。蒙藏學校所培養(yang) 的學生,在民族團結、邊疆建設和深化各民族的融合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
圖為(wei) “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體(ti) 驗區”少數民族表演 攝影:趙振宇
蒙藏學校是我們(men) 黨(dang) 培養(yang) 少數民族幹部的搖籃,為(wei) 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2006年,蒙藏學校舊址被公布為(wei)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部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取得了新的曆史性成就。2020年3月,北京市將蒙藏學校舊址列為(wei) 31處“北大紅樓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2023年3月28日,蒙藏學校舊址正式向公眾(zhong) 開放,經過保護修繕的蒙藏學校還有了一個(ge) 新的身份——全國首個(ge)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體(ti) 驗館,向大家介紹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多姿多彩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民族工作的光輝曆程與(yu) 偉(wei) 大成就。
經過保護修繕的蒙藏學校,現以“展覽+體(ti) 驗”的方式重新麵向公眾(zhong) 開放。這裏正在用文物訴說曆史,推出“中華一脈同心築夢——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民族工作光輝曆程和偉(wei) 大成就主題展”和“蒙藏學校舊址專(zhuan) 題展”,以420餘(yu) 張照片,280餘(yu) 件實物、文獻和檔案的形式帶領觀眾(zhong) 了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少數民族工作史。這裏正在用科技傳(chuan) 承多樣文化,設置“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體(ti) 驗區”,用數字技術打造沉浸式情境體(ti) 驗,展示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壯美畫卷。歡迎大家來這裏重溫少數民族青年的“覺醒年代”。(新利平台 文/趙振宇)
參考資料:
1.潘曉曈:《民國時期蒙藏學校對蒙藏學生“中華民族”意識的培養(yang) 及其影響》(《中國藏學雜誌》2022年第2期)
2.喻永慶:《民族教育在國家認同培育與(yu) 邊疆建設中的作用———民國時期蒙藏學校辦學實踐的曆史啟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hui) 科學版)》2020年第4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