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5月16日至18日,由尼泊爾、緬甸、菲律賓、莫桑比克、斐濟、委內(nei) 瑞拉、哥倫(lun) 比亞(ya) 、印度尼西亞(ya) 、孟加拉國等多國駐華大使、公使以及外籍專(zhuan) 家學者等組成的“2023·www.easyfundingllc.com發展論壇”參訪團來到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參觀訪問。
圖為(wei) 5月16日參訪團抵達西藏林芝米林機場 攝影:德吉卓瑪
16日,參訪團成員來到位於(yu) 米林市派鎮的雅魯藏布大峽穀景區,考察大峽穀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感受景區人文曆史,欣賞峽穀及周邊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隨後,參訪團來到米林市羌納鄉(xiang) 西嘎門巴村參觀南迦巴瓦童螺嘎布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藏紙產(chan) 品展示廳、藏紙製造間、民族文化展覽館等展廳參觀和體(ti) 驗傳(chuan) 統藏紙的製作過程。
圖為(wei) 5月16日參訪團成員在雅魯藏布大峽穀合影留念 攝影:德吉卓瑪
藏紙用“狼毒草”為(wei) 原材料製作,因其適中的毒性,生產(chan) 的藏紙產(chan) 品能防蟲蛀,保存時間長。“真有意思”,北京京西學校聯合創始人柯馬凱對於(yu) 藏紙的製造過程頗感興(xing) 趣,便在工作人員的介紹和操作下,一一了解製作藏紙的原材料“狼毒草”、藏紙的二級加工煮漿、過濾、沫漿、晾曬等所有工序,並舉(ju) 起大拇指點讚。隨後,參訪團成員再次來到產(chan) 品展示廳購買(mai) 藏紙、印有吉祥圖案和書(shu) 法的藏紙產(chan) 品、藏紙製作的筆記本等。
圖為(wei) 5月16日參訪團成員參觀南迦巴瓦童螺嘎布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攝影:德吉卓瑪
南迦巴瓦童螺嘎布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由西嘎門巴村致富帶頭人多登於(yu) 2015年初與(yu) 本村另4戶村民創立,此前,多登曾在多地從(cong) 事藏紙加工業(ye) 近20年,他通過精心傳(chuan) 承、發展創新,逐步掌握了傳(chuan) 統造紙的全套核心技術。
“在藏紙上印刷唐卡、吉祥圖案、畫像以及其他繪畫作品等都是將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這是我們(men) 經過多次嚐試和研究取得的成果”,多登介紹說,“在藏紙上印刷相比在普通紙上印刷的產(chan) 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即使在太陽底下放兩(liang) 三年都不易褪色。”
圖為(wei) 5月16日參訪團成員在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了解藏紙原材料“狼毒草” 攝影:德吉卓瑪
西嘎門巴村是墨脫縣甘登鄉(xiang) 魯古村、果登村搬遷合並而成,於(yu) 2003年搬遷至米林縣羌納鄉(xiang) 。參訪團來到村民次旺平措的家中,品嚐起酥油茶和藏式點心。“你們(men) 靠什麽(me) 掙錢?”“收入情況怎麽(me) 樣?”“你有幾個(ge) 孩子,上學嗎?”柯馬凱向次旺平措谘詢並了解情況。
次旺平措介紹說,我們(men) 主要靠種植櫻桃、收取挖掘機和推土機等機械的租賃費以及政府的惠民補貼等,年收入基本能達到三、四十萬(wan) 。我有四個(ge) 孩子,正在上小學和幼兒(er) 園。
17日,參訪團來到林芝市八宜區魯朗鎮紮西崗村考察紮西崗村村容村貌、旅遊產(chan) 業(ye)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等情況。參訪團成員們(men) 對藏族群眾(zhong) 家擺放的家具、藏櫃、牆壁上的繪畫等充滿好奇。
圖為(wei) 5月17日參訪團成員在其美家庭旅館了解情況 攝影:德吉卓瑪
“這是裝糌粑的、這是打酥油茶的、這是酒壺......”經營其美家庭旅館的白瑪麵帶微笑,耐心一一介紹客廳藏櫃裏擺放的物件和其作用。她還帶著客人們(men) 參觀家裏的佛堂、廚房、院子等,介紹相關(guan) 情況和解答客人們(men) 的疑惑。“這些圖案真漂亮,有什麽(me) 寓意嗎?”白瑪說,牆上的圖案是吉祥八寶,藏語稱“紮西達傑”,有著逢凶化吉、遠離災難、辦事順利等美好寓意。
在紮西崗村,參訪團成員們(men) 還和當地群眾(zhong) 熱情交流。離開紮西崗村後,參訪團成員們(men) 來到魯朗鎮高山牧場和林海觀景台觀賞林芝的生態和自然風光。
圖為(wei) 5月17日參訪團成員在高山牧場合影留念 攝影:德吉卓瑪
“我第一次來西藏,通過這兩(liang) 天的參觀訪問,我被林芝的自然風光給震驚到了。”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師伊斯曼拿出手機記錄林芝的美景,他說,之前我對西藏的了解僅(jin) 限於(yu) 互聯網的碎片信息,這次能夠親(qin) 眼目睹,發現風景美、交通便利、人們(men) 的生活很美好。(新利平台 記者/德吉卓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