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起早貪黑的一天。
這兩(liang) 天我們(men) 經過走訪發現,近年來,“吃水難”和“灌溉難”是困擾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煙多鎮達巴村村民心頭的一件大事兒(er) 。尤其是夏季,長期幹旱無雨,青稞、小麥的產(chan) 收更是困難重重,群眾(zhong) 隻能靠天吃飯。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wei) 了眼見為(wei) 實,昨天下午,達巴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向熱旺紮帶著我們(men) 去實地察看了水源點。路上,他給我們(men) 介紹,達巴村原有紮貢和恩多貢兩(liang) 處水源點,2018年因紮貢水源點自然幹枯,現在僅(jin) 存恩多貢一處水源點,而且水量很小,無法滿足村民們(men) 日常的生產(chan) 生活用水。
經過20分鍾的步行,我們(men) 來到了恩多貢水源點,一股小小的山泉水從(cong) 遠處的山澗裏汩汩流出,聲音清澈,通過人工分成兩(liang) 部分,一股水流分到河道供村民灌溉青稞和小麥,另一股流進沉砂池,供人畜飲用和菜園澆灌。看到沉砂池裏厚厚的一層泥沙,我心裏特別難受。我們(men) 當即跟村兩(liang) 委商量,明天組織2名村民帶上鐵鏟和水桶把沉砂池清理一下。
沒想到中午時分,到了約定時間,除了我們(men) 工作隊和村兩(liang) 委,還來了4名村民。在我們(men) 這個(ge) 半農(nong) 半牧村,摩托車是村民最好的朋友,村民洛桑頓珠騎著摩托車帶著一塊鐵板,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在前麵。村民紮西騎著摩托車載著我,一邊是高山,一邊是峽穀,路最窄的地方隻有15厘米寬,而且是沙化、風化的沙狀顆粒,但康巴漢子一點都不怕,走了一段,我心裏實在太害怕了,我著急地說:“阿古,車子停在這裏吧,我害怕,我要下來走路……”,把我放下來後,阿古笑了一下,轉身繼續向前開走了,絲(si) 毫都沒有猶豫……
到了水源點,洛桑頓珠第一個(ge) 跳進水池,今年34歲的澤仁卓瑪年齡和我一樣大,竟然也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水池。我驚訝地說:“卓瑪,你上來吧,讓男的來弄。”她笑著說,沒事兒(er) !旁邊的選派第一書(shu) 記譚泓也著急地說:“卓瑪,你上來,我們(men) 下去。”卓瑪笑著說:“沒事兒(er) ”。然後,頭也不抬地幹起活來。
圖為(wei) 村民們(men) 排成一列團結協作清理沉砂池
大家一邊說笑一邊幹活,沒過一會(hui) 兒(er) ,沒想到阿佳登增卓嘎竟然背著兩(liang) 歲的孩子沿著山路趕來了。我走過去說:“阿佳,你怎麽(me) 帶著孩子過來了,路不好走。”她看著我說:“群裏發消息了,我看到了,不來不好意思。”我說:“沒事兒(er) ,姐,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你安心看孩子,就不要來了。”她笑著點點頭,就走進了我們(men) 的勞動隊伍中,跟大家一起幹起活來。
圖為(wei) 村民們(men) 為(wei) 清理幹淨的水池蓋上了鐵板
不到一個(ge) 小時,我們(men) 就把沉砂池清理幹淨了,蓋上了鐵板,壓上了石頭。夕陽西下,大家走到村委會(hui) 前的高坡上停了下來,紛紛坐在路邊的石頭上。譚書(shu) 記說:“坐這裏幹啥,走,去村委會(hui) 喝茶。”頓珠笑著說:“書(shu) 記,有茶喝,那我們(men) 就去。”譚書(shu) 記說:“茶有,多多的,走嘍。”
不知不覺間,遠處太陽已經落下,月亮慢慢地爬上了村頭的柳樹梢,村委會(hui) 裏一片歡聲笑語,駐村工作隊給村民們(men) 一一倒上熱茶,讓一天的奔波勞累都融化在了這片喜悅的大地上。(新利平台 通訊員/梁俠(xia)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