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一位“老西藏”後代的文學熱望

發布時間: 2023-06-10 13:21:00 來源: 新利平台

  認識本書(shu) 作者王煒,是2017年夏天在北戴河,中國戲劇文學學會(hui) 與(yu) 文化和旅遊部文化幹部管理學院聯合舉(ju) 辦的“全國戲劇創作高級研修班”上。當時班裏有四位六十歲以上的學員,王煒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位是江蘇省和重慶市的業(ye) 內(nei) 老“戲骨”,已經在戲劇文學領域取得了不菲的藝術成就。而王煒卻是在知青、工人、公務員的人生之路上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直至退休才將興(xing) 趣愛好和情懷使命相結合,不斷學習(xi) 探索走上編劇藝術道路的。記得那次高研班結業(ye) 時,她把電視劇本《為(wei) 了母親(qin) 的微笑》(現已將該劇本改名為(wei) 《我們(men) 都有一個(ge) 家》)大綱、電影劇本《小棉鞋》的梗概打印稿給了我,請我幫她看看。距今五六年過去了,其間雖交集不多,但這位勤奮的學員卻印象深刻。2019年在江西婺源召開學會(hui) 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之際,學會(hui) 從(cong) 眾(zhong) 多會(hui) 員中推薦王煒參會(hui) 。巧合的是,會(hui) 議召開的當天恰逢她小孫子的出生日,她便極力為(wei) 一基層創作員爭(zheng) 取機會(hui) 。從(cong) 其對年輕人的提攜關(guan) 心來看,她對戲劇藝術是有“追遠”預期的。2021年第二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戲劇節”期間,學會(hui) 和章丘宣傳(chuan) 文化部門聯合舉(ju) 辦研討會(hui) 和頒獎活動,王煒的兩(liang) 部作品獲“戲劇中國”等級榮譽;2022年她的電影劇本《小棉鞋》又獲《電影中國》兒(er) 童劇本等級榮譽。可見其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是不斷進步的。

  從(cong) 打印出來的書(shu) 稿看,收入該書(shu) 的作品有電影劇本(含微電影)、大型話劇劇本、大型電視連續劇劇本大綱(該劇本已多次在全國劇本征集中獲得榮譽,篇幅原因未將完整劇本收進劇集),還有一首“老西藏”歌曲和《人性多棱鏡——話劇<原野>》人物賞析。作品涵蓋了影視、戲劇、音樂(le) 文學等門類,以“重頭戲”取書(shu) 名為(wei) 影視戲劇文學集是比較恰當的。該書(shu) 的內(nei) 容以無私奉獻的“老西藏”題材為(wei) 主,以取材於(yu) 曆史真實事件和生活中擷取的思想火花為(wei) 輔。重在宣揚大公無私、愛黨(dang) 愛國為(wei) 核心的“老西藏精神”,強調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yi) ,詮釋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理念。其主旨和立意是高昂向上的,是意識形態領域和當下社會(hui) 需要的正能量,是文學藝術交響樂(le) 中的主旋律。

  縱覽收入全書(shu) 的大小十部作品,最值得推崇的還是電視劇本《我們(men) 都有一個(ge) 家》。這部以西藏民主改革後的建設發展為(wei) 背景、以“長期建藏、邊疆為(wei) 家”的“老西藏”為(wei) 敘事對象,以魯琪、韓冬梅家庭為(wei) 主線,講述幾個(ge) 家庭、幾代人、幾十年悲歡離合的家國故事,弘揚無私奉獻的“老西藏精神”的長篇巨作,無疑是作者付出心血、精力和代價(jia) 最重的作品。作者從(cong) 去西藏考察采風開始,曆時十幾年收集查閱資料、拜訪耄耋之年的“老西藏”及其後代、鑽研學習(xi) 電視劇本的創作手法,直至創作、修改、補充、完善,再修改再提升。一部六十萬(wan) 字的作品,據說僅(jin) 大的修改就反複了六次。這對年已六十多歲的作者來說,既是體(ti) 力精力的巨大考驗,也是其使命般執著堅守的意誌力的體(ti) 現。  

  據悉,她為(wei) 了提高創作水平,在繁重的家庭義(yi) 務之外,無縫隙地參加線上線下各種學習(xi) 培訓,登門求教各個(ge) 層次多個(ge) 門類的專(zhuan) 家,現場觀摩收聽收看各種演出和播映,學習(xi) 練筆多個(ge) 門類的藝術呈現。2015年,她原創的當地集中營題材的大型話劇劇本《樂(le) 道鍾聲》在《中國劇本》發表,2016年憑借該劇本她敲開了文化和旅遊部在上海舉(ju) 辦的“全國戲劇創作與(yu) 評論高級研修班”的大門,成為(wei) 全班24名學員中嚴(yan) 重超齡的“大齡”學員,得到了著名編劇喻榮軍(jun) 老師一對一的指導,還被編入《海風》書(shu) 籍出版發行。2019年她又憑借電視劇本《為(wei) 了母親(qin) 的微笑》,成為(wei)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hui) 舉(ju) 辦的“全國新文藝人才(編劇高研班)”學員,在影視編劇領域又攀上了一個(ge) 高度。雖然她一直自稱是“草根”編劇,但她在大樹的縫隙裏追逐陽光雨露的勇氣和積極態度,是難能可貴的。

  閱讀王煒的作品,不難發現作者自身的幾個(ge) 特點。

  一是厚重的生活積澱。作者雖然不是科班出身,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也起步較晚,但其豐(feng) 厚的生活閱曆卻成了她最大的藝術創作優(you) 勢。她之所以關(guan) 注“老西藏”這個(ge) 鮮為(wei) 人知的群體(ti) ,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題材的獨特,也是因為(wei) 她的親(qin) 人也曾經是這個(ge) 群體(ti) 的一員,她本人就是“老西藏”故事的見證人和記錄者,是從(cong) 生活中一路走來無須體(ti) 驗生活的參與(yu) 者。正如草根孕育發芽最終會(hui) 挭出大地一般,她把“地氣”通過鍵盤輸送到作品裏,呈現的內(nei) 容都是生活的真實,真實的藝術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盡管作品裏的人物和故事都是虛構的,但每個(ge) 人物都能從(cong) 生活中找到原型和情節出處,是她從(cong) 采訪“老西藏”和他們(men) 的後代中得來的,是自己從(cong) 生活中悟到的。

  50後的作者是30後的兒(er) 媳80後的婆婆。生活中她體(ti) 會(hui) 到,不同角色會(hui) 有不同的人生訴求,重要的是理解、尊重和包容,才能創造一個(ge) 和諧溫暖的生存環境。電影劇本《彼此的天堂》,就在於(yu) 打破“天敵”的魔咒,宣揚親(qin) 情共同體(ti) 理念,弘揚孝老愛親(qin) 的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容涉及千家萬(wan) 戶、老少皆宜,其藝術表達也具有普世的價(jia) 值;電影劇本《如夢吟》通過一個(ge) 女人與(yu) 三個(ge) 男人之間的愛情、恩情、親(qin) 情故事,揭示人性的複雜、時代的詭異、命運的不可控,啟發人們(men) 珍惜當下的生活。這些影視戲劇的文學呈現,都是作者生活浸潤的結果,是符合生活邏輯的人生啟示錄。這樣的作品對讀者和觀眾(zhong) 來說,其實就是閱讀生活。

  二是深厚的家國情懷。據作者介紹,她最初的思想境界也局限在個(ge) 人情懷裏。她曾經很不理解,憑什麽(me) 自己的親(qin) 人不顧身體(ti) 健康、親(qin) 情疏離和家庭幸福,為(wei) 西藏貢獻了大好年華?但當她站在高天厚土之間仰望布達拉宮之際,她想到了黨(dang) 和國家對西藏母親(qin) 般的關(guan) 懷,想到了文成公主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想到了千千萬(wan) 萬(wan) “老西藏”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付出,想到了一代代援藏人前赴後繼的大力支援……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yun) 仿佛打開了她的心竅,她知道了什麽(me) 叫祖國大家庭,看到了漢藏互融的血肉關(guan) 係,理解了父輩們(men) 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認識到沒有國家的力量就沒有西藏的今天,沒有西藏的發展和穩定也沒有國家的安寧。她的個(ge) 人情懷裏充滿了《來自布達拉宮的感動》,在感悟、感動、感召之下,她使命般地關(guan) 注“老西藏”群體(ti) ,記錄書(shu) 寫(xie) “老西藏”故事,為(wei) “老西藏”代言發聲。在一次次的采訪和書(shu) 寫(xie) 中,她無數次地被感動得淚流滿麵,個(ge) 人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洗禮和升華,實現了個(ge) 人情懷向家國情懷的重大轉化。獲“電影中國”等級榮譽的電影劇本《小棉鞋》,雖然講述的是兩(liang) 個(ge) 小女孩在困境中頑強生存、自我成長的故事,但隱含的主題還是向無私奉獻的前輩們(men) 致敬,是50後的代表對純真年代的真切懷念,是作者家國情懷的藝術表達。  

  三是用心用力用情講述中國故事。前有十八軍(jun) 後有孔繁森的“老西藏”事跡,在新中國的曆史進程中真實感人地存在著,他們(men) 的經曆不應淹沒在曆史的長河裏。但截至目前,“老西藏”題材的影視戲劇作品依然鮮見,從(cong) 家庭和親(qin) 情視角講述“老西藏”故事的更是鳳毛麟角。王煒說她眼前總是晃動著耄耋之年的“老西藏”們(men) 渴求認可的眼睛;耳畔常常回響起“還有這種事這種人”;腦海裏常常浮現出去西藏采風時看到的一幕幕情景;還有當年的“留守兒(er) 童”“既不能養(yang) 我就別生我”的呐喊……感同身受的王煒使命般地把書(shu) 寫(xie) “老西藏”的故事變成了她退休生活的重要部分。她說每次采訪“老西藏”她都被感動得流淚,每次敲擊鍵盤她都被帶進劇情,每次想到“老西藏”的事跡她都會(hui) 徹夜失眠……疫情三年期間,她都沒停下推進的腳步,每年都會(hui) 拜訪二三個(ge) 家庭,或聯係幾個(ge) “老西藏”後代,她把聽來的故事進行梳理和提煉,虛構補充到劇本的人物和情節當中,不斷豐(feng) 富和完善作品的思想內(nei) 涵,不斷學習(xi) 和反複修改中也使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逐步提升。劇作中王長慶家庭的故事就是德州和日照的兩(liang) 家“留守兒(er) 童”敘述合並的結果,相信任何一個(ge) 讀者的心靈在讀到該故事時都會(hui) 受到觸動。作者在用心用力用情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中,付出了時間成本、健康成本和財物成本的巨大代價(jia) 。她卻認為(wei) 這是有價(jia) 值有意義(yi) 的事,能讓更多的人知道西藏的今天是怎麽(me) 來的,能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所有的汗水和淚水都是值得的。

  但王煒畢竟不是投資人,不是製片人,不是職業(ye) 編劇,影視戲劇藝術的天空,或許隻能讓她這樣的“草根”仰望,卻沒有能力和機會(hui) 飛翔,所以匯集成書(shu) 或許是她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舉(ju) 。

  當然,從(cong) 藝術的角度審視,王煒的作品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話劇劇本有舞台感和動作性不足的問題;個(ge) 別電影劇本有缺乏提煉、能寫(xie) 不能拍的問題;也有的劇本存在節奏需要調整的問題。這些都是在今後的書(shu) 寫(xie) 和打磨中需要注意的。

  最近,國家層麵的“作家回家”活動中,中國作協邀請部分劇作家走進中國文學館,共商文學與(yu) 影視雙向奔赴大計,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中國文聯(作協)主席鐵凝親(qin) 自為(wei) 劇作家頒發證書(shu) ,這無疑是對全體(ti) 影視戲劇文學作家的極大鼓舞。中國戲劇文學學會(hui) 作為(wei) 會(hui) 員的娘家,給會(hui) 員以家的溫暖、親(qin) 情般的支持和幫助,也是我們(men) “服務會(hui) 員”宗旨的具體(ti) 體(ti) 現。我作為(wei) 學會(hui) 的會(hui) 長,自然應當為(wei) 作者助力。還有我本人作為(wei) 編劇,曾經寫(xie) 過西藏題材的電視劇作品,曾經三次進藏搜集素材體(ti) 驗生活,對雪域高原獨特的風情和生活的艱苦是有切身體(ti) 會(hui) 的。我能想象得到王煒進藏考察采風和全國各地采訪“老西藏”所付出的艱辛,更體(ti) 味得出她本人作為(wei) “老西藏”後代所蘊藏在心底的那種責任、夙願、激情和動能。所以,我很願意為(wei) 她和她的作品說點什麽(me)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關(guan) 注她的作品。

  是為(wei) 序。(新利平台 作者/李東(dong) 才,中國戲劇文學學會(hui) 會(hui) 長、《中國劇本》主編、國家一級編劇、著名軍(jun) 旅作家、解放軍(jun) 空政電視藝術中心編導室原主任)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