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6月29日上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hui) (以下簡稱“中國記協”)與(yu)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聯合舉(ju) 辦主題為(wei) “新時代 新西藏 新活力”的新聞茶座,邀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有關(guan) 專(zhuan) 家圍繞此主題,結合有關(guan) 案例和研究材料,與(yu) 境內(nei) 外記者和駐華使館官員進行深入交流。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張雲(yun) 從(cong) 曆史的角度闡釋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他用3個(ge) 數字:百年、千年、幾千年,來概括了西藏當代的曆史。張雲(yun) 認為(wei) ,西藏和平解放以後帝國主義(yi) 勢力被正式驅除出了西藏,百年入侵屈辱史一去不複返,近代以來中國人追求民族獨立的夢想得以實現,此為(wei) 百年;195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廢除了存在上千年的封建農(nong) 奴製,西藏實現了社會(hui) 製度的跨越,此為(wei) 千年;2021年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幾千年來的目標——小康,此為(wei) 幾千年。
在回答香港記者關(guan) 於(yu) 藏傳(chuan) 佛教活佛轉世係統是否會(hui) 延續的問題時,張雲(yun) 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張雲(yun) 表示,正是為(wei) 了順應時代、社會(hui) 和信眾(zhong) 的要求,我國宗教管理部門已經頒布了《藏傳(chuan) 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活佛轉世係統並不因個(ge) 人意誌改變而改變,和曆史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統以及國家的宗教管理製度息息相關(guan) ,和宗教界和老百姓的願望保持高度一致。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副所長肖傑就荷蘭(lan) 記者提出的西藏寄宿製學校相關(guan) 問題給出了解答。肖傑指出,中國說的寄宿製與(yu) 西方所說的是有區別的,西藏教育采取相對集中的寄宿製學校這樣一種模式,對於(yu) 西藏的教育發展,對於(yu) 西藏各族孩子享受高質量的教育,具有全麵促進作用。對於(yu) 西藏一些偏遠地區的孩子來說,如果不能夠實現寄宿式教育,而是采取西方理解的分散辦學的模式,以西藏目前人口的分散規模,他們(men) 很難上得了一個(ge) 好學校,受教育權利無疑是被剝奪的。
圖為(wei) 新聞茶座現場
肖傑認為(wei) ,西藏在大力推行相對集中的辦學模式的同時,不管是在課程設置方麵,還是在後勤保障方麵,政府都有大量的教育性投入,確保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的子女,不論家庭出身、城鄉(xiang) 來源,都能夠享受一個(ge) 相對比較平等的教育資源的供給。從(cong) 長遠來講,對於(yu) 實現西藏教育的均衡化發展,實現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相對公平發展,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針對記者提出的西藏漢藏雙語教育比例相關(guan) 問題,肖傑給出了明確的回答。肖傑提出,西藏學校普遍實行“雙語”教育,每周平均安排4—6節藏語課,確保了藏族學生對本民族傳(chuan) 統語言的學習(xi) 使用。而且西藏基礎教育階段各類學校普遍為(wei) 住校學生安排了大量課餘(yu) 社團活動和課程,其中包括許多民族傳(chuan) 統文化活動,如藏文書(shu) 法、傳(chuan) 統音樂(le) 、繪畫課程。將這些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引入現代教育課堂,不僅(jin) 有利於(yu) 豐(feng) 富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而且通過集中學習(xi) 培訓,也有助於(yu) 傳(chuan) 統文化在青少年中更好地傳(chuan) 承發揚。
同時,與(yu) 會(hui) 有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還就西藏生態保護、藏醫藥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等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坦誠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新利平台 記者/楊眉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