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6月的西藏拉薩市當雄縣天氣回暖,天然草場綠草如茵,牛羊群在雪山之下悠然吃草,牧民的孩子在草原上嬉戲的聲音久久回蕩在空氣中,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讓人心曠神怡、心馳神往。
“小黃車”承載了牧區孩子們(men) 的夢想,也保障了他們(men) 的安全。
星期天的早上八點,十一輛黃色校車統一從(cong) 西藏拉薩市當雄縣中學出發前往各鄉(xiang) 鎮接學生們(men) ,就在這個(ge) 時候學生們(men) 也早早起床做起回校的準備。
格桑仁青是一名當雄縣中學初二的學生,學習(xi) 成績一直在班裏名列前茅。每次放學回家她都會(hui) 幫媽媽做家務、趕犛牛、做酸奶......返校當天,母親(qin) 尼瑪拉姆到家門口擠牛奶、喂小牛,女兒(er) 也趕緊洗漱、收拾東(dong) 西,幫母親(qin) 幹家務活。母女倆(lia) 完成各自的工作後,匆匆吃完早飯便背上行李前往離家10分鍾車程的格達鄉(xiang) 甲多村村委會(hui) ,甲多村8個(ge) 組的學生都會(hui) 到這裏集合等待“小黃車”。
圖為(wei) 格桑仁青和母親(qin) 尼瑪拉姆在草原看犛牛群 攝影:德吉卓瑪
“自從(cong) 孩子爸爸去世之後,家裏所有擔子落在我一個(ge) 人的肩膀上,幸虧(kui) 孩子上學能享受‘三包政策’,衣食住行上都不需要我操心,她自己懂事又爭(zheng) 氣,放假時把所有家務活‘承包’,屋子牆上貼的全都是她的獎狀。”尼瑪拉姆看著女兒(er) 露出欣慰的笑容。
上午十一點,穿著牧區藏袍、頭戴淺色頭巾的婦女和紅色“紮秀”(辮尾)的男士背起牛羊毛編織的背包,牽著自家小孩的手紛紛到達集合點。“校車來啦!”學生們(men) 在村委會(hui) 院子裏自覺排起了隊。
“到了學校好好學習(xi) 、聽老師的話、團結同學......”尼瑪拉姆一再叮囑女兒(er) 。“再見!”“謝謝老師,您們(men) 辛苦了!”在家長們(men) 的目送中,校車漸行漸遠。
圖為(wei) 家長送孩子們(men) 上校車 攝影:德吉卓瑪
“早出晚歸,雖然對老師來說是件辛苦事,但孩子們(men) 的安全更要放在第一位。”接格達鄉(xiang) 甲多村學生們(men) 的德措老師是一名當雄縣中學的曆史老師,自畢業(ye) 以後紮根教育一線,已有十多年。
“學生們(men) 每上十天課後放四天假,學校老師輪流值班接送學生。由於(yu) 學生數量多,居住地遠近不等,接完第一波再去接第二波,一天要接送兩(liang) 次”德措介紹到,“遇到極端天氣,可能會(hui) 延遲回家,尤其像納木湖鄉(xiang) 那樣需要翻山或路途遙遠的學生們(men) ,如果遇到下大雪路不通的情況,我們(men) 會(hui) 等天氣狀況轉好後,在老師和交警的陪同下送孩子們(men) 回家。”
學校教會(hui) 了他們(men) 知識,提供了如家般安全、舒適、健康的環境。
隨著一趟又一趟的校車駛入校園,學校裏逐漸熱鬧起來。
圖為(wei) 當雄縣中學一角 攝影:旦曲
記者同格桑仁青走進學生宿舍,宿舍格外的幹淨整潔。宿舍內(nei) 設5張上下鋪床,中間有一張長桌子供學生們(men) 看書(shu) 寫(xie) 作業(ye) ,還有一個(ge) 存放課外書(shu) 和“學霸筆記”的書(shu) 架,門口一邊是學生們(men) 的櫃子,另一邊是小倉(cang) 庫,用來存放學生的床上用品和行李。
“校園生活還是挺開心的,像我這種住的遠的學生,住校不僅(jin) 給了我更多的學習(xi) 時間,還讓我有機會(hui) 加入舞蹈興(xing) 趣班,2021年我還去過北京演出呢!在這裏,我與(yu) 同學朋友們(men) 探討學習(xi) 、培養(yang) 興(xing) 趣愛好,日子過的充實且有趣。”聊起學校生活,格桑仁青露出滿意的笑容。
圖為(wei) 德吉桑姆(左邊靠窗)在宿舍給朋友們(men) 唱賈斯汀·比伯的歌曲《Baby》 攝影:德吉卓瑪
德吉桑姆是格桑仁青要好的朋友之一,性格開朗活潑的她能唱出一口流利的英語歌曲,她說她最喜歡賈斯汀·比伯的歌曲,說著說著便和朋友們(men) 一起唱了起來。
“學校裏除了藏漢英三種語言課程以外,還有數學、理化生和政史地等課程,其中我最喜歡數學課,因為(wei) 它能使我的腦子機靈起來。”德吉桑姆笑著說。
目前,學校有學生宿舍14棟,教職工宿舍9棟,學生餐廳三棟,教工食堂一棟,標準400米田徑場(塑膠)一個(ge) ,室內(nei) 籃球場一個(ge) ,室外籃球場6個(ge) ,青少年活動中心一棟等基礎設施齊全。
“學校老師基本都住在校園,給學生們(men) 提供24小時的照顧。”德措老師露出慈祥的笑容說,“冬天,學校給教室和宿舍供暖,還會(hui) 給學生分發冬季校服,保障孩子們(men) 能有一個(ge) 舒適的校園生活。”
建校三十六年以來,學校始終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wei) 奮鬥目標,不斷優(you) 化教育資源和住宿條件,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圖為(wei) 當雄縣中學的學生們(men) 攝影:德吉卓瑪
“學校的雞腿最好吃”“我更喜歡橘子”......從(cong) 校園食堂出來的學生們(men) 邊吃著蘋果邊聊天。
“我們(men) 學校早餐裏除了稀飯饅頭,也會(hui) 有牛奶、雞蛋、糌粑、酥油茶,中午三菜一湯外還有水果或麵包之類的,好吃呢!”古如卓瑪在同學們(men) 麵前“炫耀”式的對記者說。
圖為(wei) 當雄縣中學的學生在吃午餐 攝影:旦曲
德措老師先前也介紹過學生食堂裏的一日三餐,“學校的飯菜稱不上佳肴美饌,但孩子們(men) 能吃到牧區的純犛牛肉、種類繁多的蔬菜水果,還有牛奶和雞蛋等,種類不一,健康營養(yang) 。”
在學習(xi) 知識的主陣地,傳(chuan) 承著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也提升學生們(men) 的綜合素質。
返校上課的第一天,當雄縣下起了蒙蒙細雨,教室裏傳(chuan) 來學生們(men) 朗朗的讀書(shu) 聲。
藏文老師尼瑪加措正在給初一七班的學生們(men) 講授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讚的著作,裏麵涉及到很多為(wei) 人處世、治學修身等內(nei) 容。畢業(ye) 於(yu) 西藏大學研究生學曆的尼瑪加措出生在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的一個(ge) 農(nong) 民家庭,初到牧區給學生們(men) 授課時遇到方言不同交流不易和生活習(xi) 慣差異等困難,但相處一段時間後看到牧區孩子們(men) 如此熱愛藏語文課,他便毫不猶豫地選擇紮根在這裏,一待便是12年。
圖為(wei) 老師尼瑪加措正在給學生們(men) 上藏文課 攝影:旦曲
學生們(men) 熱愛藏文課的原因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它和學生們(men) 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它還有很多“迷人”之處。“除了講述課本內(nei) 容,我還會(hui) 通過講述曆史典故、傳(chuan) 統文化、名人故事等方式擴展課堂內(nei) 容,這也是學生們(men) 熱愛和學好藏文課的原因之一吧!”尼瑪加措說。
圖為(wei) 初一七班的同學們(men) 認真聽課 攝影:德吉卓瑪
豐(feng) 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們(men) 快樂(le) 加倍。尼瑪加措介紹,“除了藏文課以外,學校開設極具牧民特色的鍋莊舞、藏文書(shu) 法、紮念琴以及製作藏戲麵具等興(xing) 趣班,遇到特殊日子,還會(hui) 舉(ju) 辦朗誦和演講比賽,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圖為(wei) 學生們(men) 欣賞藏文書(shu) 法作品(尼瑪加措提供)
藏文化作為(wei) 中華文化母體(ti) 中的一個(ge) 極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子文化,人人皆有責任和義(yi) 務保護好、傳(chuan) 承好、發揚好,而學校正是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主陣地之一。
“每逢當雄當吉仁賽馬節,學校便會(hui) 組織一千左右學生表演大型鍋莊舞,那也是學校特色課間操,借此平台向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zhong) 們(men) 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尼瑪加措介紹,“去年當雄縣教育體(ti) 係內(nei) 舉(ju) 行了首屆文藝演出比賽,學校代表隊的學生們(men) 表演大型鍋莊舞,比賽還涉及打‘吾多’(趕牛羊的鞭子)、玩兒(er) 羊拐骨、射箭等牧區特色文化。”
圖為(wei) 當雄縣中學參加賽馬節的部分學生代表合影留念(尼瑪加措提供)
圖為(wei) “吾多”比賽現場(尼瑪加措提供)
當雄縣中學憑借著優(you) 秀的表現,先後被上級部門授予“自治區文明單位”“牧區普九第一校”“全國和諧學校”等諸多榮譽稱號,學校也始終把“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hui) 滿意”作為(wei) 長期目標,引領師生穩步向前,共同書(shu) 寫(xie) 西藏當雄縣育人新篇章。(新利平台 記者/德吉卓瑪 劉莉 陳衛國 旦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