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10年!西藏有一種力量“植”得期待

發布時間: 2023-07-07 11:05:00 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在拉薩南山公園遠眺布達拉宮

  夏季的拉薩河畔綠意盎然,河南岸的寶瓶山綠化現場閃動著橘黃色的身影,人們(men) 揮鍬挖坑、栽植樹苗、平整踩實、提水澆灌……一棵棵綠色的希望,在他們(men) 手中紮根大地。

  在西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這裏被譽為(wei) “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是我國乃至整個(ge) 亞(ya) 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守護好雪域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做好生態保護極其重要。作為(wei) 西藏規模最大的營造林建設工程,2021年正式啟動的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以“五年增綠山川、十年綠滿拉薩”的目標,正將一幅“綠滿拉薩”的畫卷徐徐展開。從(cong) “缺林少綠、荒山禿嶺”到“綠動山巒、鳥語花香”,是什麽(me) 力量不斷繪就著動人的生態底色?

  是願望?

  是的。雪域高原的環境,給樹木生長帶來嚴(yan) 峻考驗。環抱著拉薩城的南北山,曾常年草木不生。“青山擁南北,綠水繞古城”,這樣的城市環境誰不向往呢?人們(men) 的願望越來越強烈,而願望化為(wei) 了行動,為(wei) 了一個(ge) 目標——“裝修”“扮綠”我們(men) 的家,人們(men) 行動起來了。

  2008年,在拉薩大橋的南端,拉薩第一棵樹上山試種成功;2011年,西藏自治區林木科學研究院在拉薩河南岸寶瓶山開展林木苗種試驗,為(wei) 工程的選種和造林模式提供了科學依據;2012年,高海拔植樹造林試點在南山啟動;2015年,“綠色圍城”工程逐步開展;2018年,與(yu) 南山遙遙相對的北山也開始綠化行動……2021年,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正式啟動。“一山一景”“一坡一色”“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彩、冬有綠”的願望正在一步步實現。

  民之所需、民心所願,即是步履所往。但高原的“綠”實在來之不易,怎麽(me) 種、怎麽(me) 養(yang) 、怎麽(me) 管,都需要不斷探索。

  
南北山綠化工程規劃範圍圖 圖片來源:西藏日報 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供圖

  是謀劃?

  是的。善謀者勝,遠謀者興(xi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多次對西藏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西藏大力推進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正是著眼於(yu)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ti) 實踐。

  該工程以拉薩河為(wei) 主線,以山體(ti) 兩(liang) 側(ce) 第一重山脊可視範圍為(wei) 重點,涉及拉薩市城關(guan) 區、柳梧新區、堆龍德慶區、達孜區、曲水縣、墨竹工卡縣、林周縣和山南市浪卡子縣、貢嘎縣9縣(區)35個(ge) 鄉(xiang) 鎮。自2021年至2030年,用10年時間完成營造林206.7萬(wan) 畝(mu) ,新增營造林麵積約為(wei) 現有南山綠化麵積的600倍。

  為(wei) 科學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布好局、謀好篇,2022年,西藏正式印發了《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總體(ti) 規劃(2021—2030年)》,研究出台《關(guan) 於(yu) 鼓勵和支持參與(yu) 拉薩南北山綠化的政策措施》,在建立健全製度方麵,施行《拉薩市南北山綠化管理條例》,製定《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承包造林作業(ye) 設計規則》《拉薩南北山綠化工作考核辦法》等12項規章製度,形成係統完備、科學規範的管理體(ti) 係。

  海拔4100米以上區域以封山育林育草(飛播造林)為(wei) 主,海拔3900-4100米區域以營造灌木林為(wei) 主,海拔3900米以下區域以營造喬(qiao) 木林為(wei) 主……各綠化片區堅持科學種植,因地製宜、適地適樹,優(you) 化樹種和花草結構;通過建立健全常態化管護機製,不斷加大綠化苗木精細化、精準化管理力度。先進的造林經驗得到共享、科學的綠化舉(ju) 措得到推廣,加之對工程質量的動態化精準化考評,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得以高質量持續推進。

  
圖為(wei)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北山片區,造林隊員在運送樟子鬆樹苗 圖片來源:中新社

  是合力?

  是的。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眾(zhong) 人植樹樹成林。南北山綠化工程建設周期長、工作任務重。在這場特別的國土綠化行動中,所有力量都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社會(hui) 各界廣泛參與(yu) 、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辛勤付出……真正實現了全民動員、全員參與(yu) 、全社會(hui) 搞綠化。

  得益於(yu) 在設計政策措施時充分考慮撬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工程建設,政策大禮包對企業(ye) 參與(yu) 工程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關(guan) 於(yu) 鼓勵和支持參與(yu) 拉薩南北山綠化的政策措施》中明確規定,“在不影響林地生態功能的前提下,承包當年可將承包造林地25%以內(nei) 的麵積作為(wei) 經營性土地,可用於(yu) 森林旅遊、森林康養(yang) 、體(ti) 育、經果林、林下經濟、經營服務設施等項目建設”。這些政策措施給承包企業(ye) 打了一劑“強心針”,也看到了當地政府推進工程的決(jue) 心與(yu) 魄力。

  此外,科技力量和金融力量也在發揮著作用,例如把科學綠化貫穿於(yu) 選種、養(yang) 育、管護全過程,進一步提高科技的貢獻率和支撐度;為(wei) 工程建設推出專(zhuan) 項貸款產(chan) 品“青山貸”,積極服務企業(ye) 融資等。

  
圖為(wei) 騾隊在綠化片區運輸樹苗 圖片來源:西藏自治區慈善總會(hui) 官網

  是恒心?

  是的。在雪域高原上施工,要克服嚴(yan) 寒低溫、空氣缺氧、日照輻射、風沙肆虐等諸多難以想象的困難。

  納金山一號片區,工人們(men) 爭(zheng) 分奪秒提前完成供電保障工程,為(wei) 澆灌樹苗提供充足電力;

  奪底溝一號片區,由於(yu) 山上大部分都是石子、沙子,上半部分地勢陡峭,隻能使用無人機運輸客土;

  曲水縣茶巴朗村片區,由26匹騾子組成的騾隊在曲水縣茶巴朗村工作已經好幾個(ge) 月,承擔著運輸各種材料的任務,這段路隻能騾子上去才行;

  達孜區白納片區,一級泵站施工現場,幾台挖掘機正揮動長臂,修建綠化提水配套工程,“一定要把水引到山上!”

  ……

  在艱苦的環境麵前,沒有一位“建設者”退縮。

  “企業(ye) 、社會(hui) 團體(ti) 和個(ge) 人等承包荒地造林,承包期最長不超過70年,最短不低於(yu) 30年”“造林地經營期應與(yu) 造林地承包期相一致,造林地經營期不得超過70年。承包期滿,可以按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繼續承包”……這些政策規定,讓人們(men) 看到當地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的恒心。憑著“種一片、綠一片、活一片”的信念和行動,還沒長大、遠遠看去不怎麽(me) 起眼的棵棵樹苗,終會(hui) 成長為(wei) 片片“希望林”。

  
圖為(wei)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局部效果圖 圖片來源:西藏日報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供圖

  是憧憬?

  是的。作為(wei) 西藏首個(ge) 大規模生態建設的代表性工程,也是增進各族群眾(zhong) 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將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呢?——以綠增景、依綠增收、靠綠振興(xing) 。

  一條山清水秀、岸綠景美的高原特色綠色生態長廊,無疑將會(hui) 持續改善拉薩城市周邊生態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生活品質。

  此外,如何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真正做到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

  據統計,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年均可新增儲(chu) 水約4980萬(wan) 噸,固碳量22.91萬(wan) 噸,釋氧量19.30萬(wan) 噸,年生態價(jia) 值14.85億(yi) 元。工程建設完成後,年均可生長木材10.49萬(wan) 立方米,年產(chan) 值2.1億(yi) 元。工程建設可為(wei) 社會(hui) 提供1358.2萬(wan) 個(ge) 工日就業(ye) 機會(hui) ,帶動農(nong) 牧民增收約40億(yi) 元。

  綠化為(wei) 了人民、綠化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持續帶動群眾(zhong) 增收,需把工程建設與(yu)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機結合起來。當地通過積極組織農(nong) 牧民參與(yu) 造林,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促進林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鄉(xiang) 村發展;引導造林企業(ye) 就地就近吸納當地群眾(zhong) 、助力群眾(zhong) 增收,讓群眾(zhong) 在參與(yu) 生態建設中走上致富路、吃上生態飯。據統計,2022年,拉薩市完成造林綠化55.87萬(wan) 畝(mu) ,林草生態建設促進群眾(zhong) 就業(ye) 超過168萬(wan) 人次。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人們(men) 和著勞動號子,頭頂烈日在山坡灘塗上刨坑、栽苗、填土、澆水時,他們(men) 期待著每一顆樹苗為(wei) 荒山添一抹新綠;手捧一顆顆待播撒的種子,是對更美好生活的希望。有了民心所向、民力所聚,承載著西藏各族人民殷切期盼的造林十年,定會(hui) 在前行道路上實現一場與(yu) 美麗(li) 的邂逅,繪就一幅生態新畫卷——荒山染綠黛,花開絢爛時,振興(xing) 在路上。

  而這,正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偉(wei) 力。(新利平台 文/吳建穎)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